寇准是如何当上宰相的?寇准诗词选集

寇准字平仲,生于公元961年,去世于公元1023年,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 。寇准于太平兴国五年高中进士,随后历任大理评事、归州巴东知县,大名府成安知县、殿中丞、通判郓州、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
寇准一生两次担任宰相之职,最后却遭贬谪雷州,在雷州病死 。虽然登上了宰相的高位,最后却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的时候去世,天上地下,差别不可谓不大 。一般而言,登上宰相高位之人不会被贬低至此,除非改朝换代,除非奸臣陷害,除非真的没有才能 。那么寇准真的无宰相之才吗?他是如何登上宰相之位的呢?
寇准出生于名门望族,家里是官宦世家,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幼时的寇准天资聪颖而又勤奋好学,所以颇有成就,十四岁的时候便能作出不少的好诗,十五岁的时候已经能精习《春秋》,后来更是在十九岁的时候高中进士 。
古代有一句话,叫作“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这句话的意思大致为,三十岁的时候考中明经已经算晚了,五十岁的时候进士及第却算是早的 。只从这一句话来看,便可以知道进士科是多么难考的 。而寇准年仅十九岁便能高中,其学识之丰富,天资之好无需多谈 。所以说寇准没有才能,是不成立的 。
寇准一生当了两次宰相,我们先来说说他第一次当宰相是因何 。
咸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003年,辽军再次入侵中原 。宋朝一直以来都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我们都是知道的,而这又和寇准当宰相有何关系呢?


辽朝再次大举入侵高阳关,宋军副都部署王继忠又被俘降辽 。随后辽军再次增大兵力,准备继续南侵 。外族侵扰,内政混乱,外有内乱之下,急需一个人出来主持大局 。当时比之寇准更有能力,且有资历任宰相的,要么已经年老,要么已经去世,寇准于是便成了最好的人选 。《长编》记:“李沆死,中书无宰相,上意欲擢任三司使寇准,乃先置宿德以镇之 。庚寅,迁翰林学士、兵部侍郎毕士安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 。士安入谢 。上曰:未也,行且相卿 。”真宗接着问毕士安:“谁可与卿同进者?”毕士安便顺势推荐了寇准:“准天资忠义,能断大事,臣所不如 。”




真宗如何不知道寇准此时是最好的人选,但是他却有另一层担忧,他认为寇准此人过于刚直,害怕他任宰相会引出其他的麻烦 。但是毕士安却劝解道:“准忘身徇国,秉道嫉邪,故不为流俗所喜 。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北敌跳梁未服 。若准者,正宜用也 。”如此,宋真宗才决定任用寇准为相 。
后来宋辽大战,宋朝求和,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寇准一直都是主战派,因此此事过后被主和派竞相攻讦,最后被贬官 。
寇准第二次任宰相,是丁谓推荐的,丁谓推荐寇准实际上是一件很玄幻的事情 。因为丁谓属于那种善于奉承上位者,见风使舵的小人,素来与寇准不对付,他如何会推荐寇准呢?他自己难道不想当宰相吗?
丁谓自然想要当宰相,不过当时他的资历远没有到能当宰相的资格 。而他之所以推举寇准,主要还是为了借此事或者是借寇准,增加自己的权势与声名 。后来丁谓自己的资历够了,很快就将寇准拉下马,自己走马上任,并且还将寇准一贬再贬,以至于最后客死雷州 。
寇准一生两次为相,尽管第二次知道自己当宰相并不安宁,但是却仍然赴任,为的就是能为这个国家做一些贡献,可敬可赞 。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作出优美诗篇,此后更是为后世留下名篇无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