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红楼梦之谜,原创并非曹雪芹,红学大厦瞬间倾塌

《红楼梦》确是一部千古奇书,倾倒了古今中外众多读者 。广大红学研究者不断地探佚考证,千万红楼爱好者一遍又一遍地孜孜苦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知道红楼故事的最终结局,想弄清文本背面到底隐藏了一部怎样的“家亡血史” 。随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横空出世,真相终大白于天下,几百年来的诸多红楼谜团亦随之迎刃而解!遗憾的是,胡适、周汝昌等红学大师们辛辛苦苦构筑起的红学大厦,顷刻间轰然坍塌了!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共有一百零八回,现在网上已公开发布了从第八十一回起的后二十八回 。笔者读之再三,感觉除却部分段落语言粗俗外,绝大部分还是作者的原笔原意,文气一以贯之,情节与前回毫无脱节之感,更重要的是人物判词和“畸笏”等人的批语大都得以验证,当属真本无疑 。吴祖本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红楼梦》的传统认识——原来《红楼梦》隐写的就是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那一段血泪历史!在清初严酷的“文字狱”高压下,作者不得不借“以家寓国”的方式隐写了那段残酷历史(清人编写的历史全是美化自己的),实在算得上是古今天下第一奇书!中国“红学”经过一百年的轮回,最终证明当年蔡元培的“索引派”是正确的,实在是让人感慨!
红楼研究经历二百余年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如今终归是正本清源、拨云见日了 。
一、《红楼梦》的主题就是“毁清悼明,伤时骂世” 。细读文本,回顾历史,作品中的许多人物是有原型的:
贾母是老太太、老祖宗、老太君,影射朱元璋 。
宝玉是传国玉玺,喜欢红色喜欢吃胭脂,也就是离不开那红色的印泥 。“通灵宝玉”上镂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传国玉玺”上篆刻的“受命于天,即寿永昌”也极为相似 。
黛玉就是崇祯帝的象征,爱哭,小性儿,多疑,率真 。“玉带林中挂”就是一朱明王朝的“朱”字——“木”字上加一带子 。其仙逝亦同崇祯,崇祯自缢煤山古槐,黛玉亦自缢于柳叶渚边的槐树上,且时间都是阴历三月十九 。
王夫人影射明熹宗朱由校,也是意外落水成疾 。朱由校1627年服用“灵露饮”而死,把皇权交给了兄弟朱由检,即崇祯帝 。而王夫人的死何其相似于朱由校,她最后把她的“命根子”宝玉(玉玺)托付给了黛玉(明思宗崇祯帝) 。
宝钗象征满清,因为她的名字里带“金”,这是满清的象征符号 。她那金锁是人造的,不像“通灵宝玉”是神造的,金锁上面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铸造上去的,暗喻大清的“不正统” 。带金的多代表满清,像鸳鸯(姓金)、玉钏、金荣等,后来都成了反面(清派)人物 。鸳鸯是压垮贾府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有带水的、带北的,后来都倒向满清,例如北静王水溶、贾雨村等 。
夏金桂影射吴三桂,狡诈尚气,出尔反尔,对宝玉怀觊觎之心,且付诸于行动,最后不得善终 。
贾敬影射嘉靖皇帝 。“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 。”嘉靖帝在位45年,居然20年不理朝政 。贾敬之死用的是“老爷宾天了”,“宾天”是指皇帝“驾崩”了 。
贾环就是“家患”,喻指闯王李自成 。
贾蓉、贾蔷谐音“戎羌”,乃胡虏蛮夷之徒,象征满清 。
另外,湘云隐喻历史,香菱影射南明永历帝,王熙凤影射宦官魏忠贤,邢夫人象征大明刑法,贾政喻指大明朝政,元春、林红玉影射袁崇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大都能找到历史原型 。
二、《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是吴梅村,“曹雪芹”只是在原创基础上加以增删润色的修改者,并且只是一个化名 。试想在清初“文字狱”高压之下,谁敢在一部“伤时骂世”之书上署自己的真实姓名,不是找死吗?这“曹雪芹”极有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团队,与吴梅村志同道合 。这些人皆文学功底深厚,兴趣爱好广泛,且深知作品创作底里 。现有人考证指出,对原作“增删五次,批阅十载”之“曹雪芹”,是吴梅村的学生严绳孙,笔者在此不发表意见,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探究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