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被诛九族最后一个被诛九族的丞相

朱元璋登基,任命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 。李善长是朱元璋攻下滁阳后,接纳下来的谋士,指挥作战,组织供应,事事皆能妥善处理 。还在朱元璋称吴王 时,李善长便出任右相国,充分展现他裁决如流的才干,为功臣之首 。洪武元年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朝廷上位列第一 。徐达常年带兵在外作战,实权掌握在李善 长手中 。之后,他的儿子李祺又被朱元璋招为驸马,权势更加显赫,成为朝廷中掌握实权的淮西集团首领 。
淮西集团势力的日益膨胀,威胁到皇权 。朱元璋对他颇存顾忌,于是在洪武四年,以年高有病为名,让李善长告老还乡,时年五十八岁 。其实,朱元璋早就有意撤换李善长,还曾经向刘基请教合适人选 。
刘基说:“善长为元勋旧臣,能调和诸将,不宜骤换 。”朱元璋道:“善长屡言卿短,卿乃替他说情么?朕将令卿为右相 。”刘基连忙顿首道:“臣实小材,何能 任相?”可能刘基预料到在淮西集团当权的情况下,必然会受到排挤,故而坚决不肯任相职 。朱元璋又问:“杨宪何如?”刘基答道:“宪有相材,无相器 。”朱元 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道:“器量褊浅,比宪不如 。”
太祖又问及胡惟庸,刘基连连摇头道:“不可不可,区区小犊,一经重用, 偾辕破犁,祸且不浅了 。”朱元璋默然无言 。但是后来朱元璋还是根据李善长的推荐,任用了善于逢迎的胡惟庸 。刘基叹道:“惟庸得志,必为民害 。”胡惟庸得知 后,便对刘基忌恨在心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基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
因李善长的提携,胡惟庸于洪武六年,进入中书省,与汪广洋同 任右丞相,左丞相空缺 。胡惟庸入相后,他的精明干练很快得到朱元璋的赏识 。这期间,胡惟庸还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为妻,结成姻 亲,使得他与李善长关系更进一步 。有这样的元老重臣为后盾,胡惟庸更加胆大妄为 。加上李善长的旧属们也极力帮助他,胡惟庸可谓如鱼得水 。由于他逢迎有术, 渐得朱元璋宠任 。到洪武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独揽丞相之权 。
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独揽丞相大 权,生杀黜陟,为所欲为 。内外诸司所上的奏章,胡惟庸必先取阅,对自己不利的,就隐匿不上报 。他任意提拔、处罚官员,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功臣武夫 失意者,都奔走于他的门下,送给他的金帛、名马、玩好,不计其数 。胡惟庸一时间权倾朝野,许多人都看他脸色行事,敢怒不敢言 。
大将军徐达对胡惟庸的擅权乱政,深恶痛绝,便把他的劣迹上告朱元璋
对于异己者,胡惟庸必定会打击报复 。之前,因入相问题,胡惟庸就与刘基有过节 。恰恰瓯闽间有一片空地名叫谈洋,一向为盐枭占据,刘基奏请设巡检司进行管 辖,盐枭不服,反而纠众作乱 。刘基儿子刘琏将实情上奏,没有事先向中书省报告 。掌管中书省的胡惟庸认为刘基蔑视他,越加愤怒,于是唆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 基,诬称谈洋有王气,刘基想据为己有,用来修墓,应严加惩处 。朱元璋便对刘基夺俸,刘基忧愤成疾,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
大将军徐达对胡惟庸的擅权乱政,深恶痛绝,便把他的劣迹上告朱元璋 。谁知竟被胡惟庸闻知,忌恨在心,企图诱使徐达家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 。但因福寿揭发,未能得逞 。可见胡惟庸气量狭窄、心计毒辣 。
对于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朱元璋也略有察觉,对他的擅权更是感到不满 。洪武十二年九月,又有阻隔占城贡使一事发生,胡惟庸等人未及时引见占城贡使,又与礼 部互相推卸责任,朱元璋一怒之下,将他们尽行囚禁,不难看出,此时胡惟庸已经受到朱元璋的严重猜忌 。就在这年十二月,又查出汪广洋被赐死时,有个从死的妾 陈氏,竟是获罪后妻女并皆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 。朱元璋得知后,更为震怒,说道:“没官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敕令法司要彻底追查此事,因此从胡 惟庸以至六部堂属各官都难辞其咎、负有罪责 。此时胡惟庸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