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始皇嬴政竟然因一句谎言而修筑万里长城( 三 )


他在庙堂之上召集群臣廷议此事 , 受到丞相李斯的强烈反对 。李斯认为与匈奴交战有弊而无利 , 他分析双方的情势之后 , 给出了不可攻击匈奴的几条理由:首先 , 匈奴居无定所 , 很难将其制服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城池居住 , 也没有财富需要保护 , 根本不怕攻击 。第二 , 攻击匈奴 , 大秦将处于两难境地 。如果派轻骑兵速战速决 , 粮草供应问题很难解决;而如果派辎重大兵压境 , 则部队的机动灵活程度受损 , 很可能追击不上匈奴 。第三 , 即便取胜匈奴 , 结果也是无利可图 。匈奴地处蛮荒 , 经济文化非常落后 , 对秦国的发展壮大没有多少效益 。另一方面 , 俘获的匈奴民众也不好驾驭 , 弄不好还是安全隐患 。但若将他们杀掉 , 那更不是天下苍生和陛下所愿意看到的事 。
李斯得出的结论是 , 劳师远征匈奴只会消耗朝廷的力量而没有实际收益 , 不利于秦国的长远发展 。应该说李斯的分析相当有见地 , 日后形势的发展也与他的分析有许多吻合之处 。李斯是秦始皇最为倚重的大臣 , 他的观点在秦始皇那里有相当分量 。再加上中原刚刚统一 , 百废待兴 , 稳定中原局势显然比贸然进攻北方更为妥当 , 秦始皇只好将北击匈奴的打算搁置下来 。一晃6年过去了 , 中原的稳定并没有如期望中的那样取得很大的进展 , 秦始皇感受的威胁反而越来越大 。这种威胁常常是莫名的 , 因为不知秦国的未来如何 , 因为无处发泄内心的恐慌 , 秦始皇非常焦躁不安 。
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 , 当燕人卢生向他献上“亡秦者胡也”的图谶时 , 秦始皇的情绪为之一振 , 他觉得大展身手的时机到了 , 消除大秦帝国隐患的时机来了 。在他看来 , 如果不立即北击匈奴 , 秦帝国很可能会亡于日益壮大的胡人之手 。他委派能征善战的大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精兵强将向匈奴发起了强悍的冲击 , 一举收复了河南与榆中地区 , 第二年又收复高阙 , 直抵阴山及河套地区 。匈奴受到沉重打击 , 他们不仅抵不过蒙恬的攻击 , 还担心东西两翼受到袭击 , 最后干脆逃往大漠北方去了 。
秦军对匈奴此战 , 表面上看应该是大获全胜 , 但正如李斯当年所指出的那样 , 胡人居无定所 , 没有不能放弃的地盘 , 他们随时可以迁移 , 秦军的胜利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可言 , 反而为自身平添了不少麻烦 。匈奴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法令秦军非常头疼 , 为了防止他们的侵扰 , 秦始皇决定修筑长城 。一马平川的地方适合匈奴人骑射行动 , 修筑城池限制他们的特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修城御敌并不是秦始皇的首创 , 早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 , 各诸侯为了抵御对方的进攻 , 就开始在自己的领地上修筑高大的城墙 , 这些城墙被称之为长城 。公元前4世纪前后 , 燕、赵、秦等国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 也相继修建长城 。
修筑长城御敌是古已有之的办法 , 并不是什么创举 , 但却被秦始皇发挥到极致 , 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秦代以后 , 没有修过长城的朝代寥寥无几 。秦始皇不仅把赵、秦、燕、韩等国的旧有长城连成一线 , 又增筑扩充了许多部分 , 形成了长达12000华里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不仅筑长城 , 还修建了直道 。他的想法是 , 长城可以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 , 保证秦不为“胡”所灭 。而直道的修成 , 可以使秦国的骑兵在三天三夜之内直抵阴山 , 给“胡人”以致命一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