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杨四郎的结局:杨延朗杨四郎最后回国了吗?

杨四郎,名贵,字延朗 杨业第四子 。历史记载、戏曲小说、民间传说关于杨家将中的老四 。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 。娶妻孟氏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
一、电视剧中的杨四郎
杨四郎原本是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中的一员,但最后却成了敌对国家的金刀驸马 。这种巨大的反差,使他成为杨家将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传奇人物 。在杨四郎身上, 战争与人性的冲突,战场与情场的矛盾,这些很现代的元素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
在电视连续剧《杨门虎将》中,苏有朋扮演的杨四郎与潘仁美的女儿潘语嫣相恋,两人的爱情激化了北宋两大豪门之间的恩怨,这怎么看都有点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版 。
不是每段爱都一定有结果”、“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快乐”、“不是每种痛都一定要诉说”,用这样三句剧中插曲的话来形容《杨门虎将》中的杨四郎应该还算恰切 。
不过,《杨门虎将》只是一部娱乐作品,为了好看,进行了全方位的想象和虚构,戏说得有些离谱,与以往的故事相去甚远,更不要说真实的历史了 。
二、杨四郎的最后结局
有关杨四郎成为北国驸马的传说由来已久,在人们的观念中深深扎下了根 。但是杨四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被辽国招为驸马了吗?其结局到底如何?
一部杨家将,几代王朝史 。历经了宋、元、明、清等几个朝代,每一个新的朝代来临,“杨家将”总是能够与时俱进地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和色彩 。
尽管在他被招为驸马这一点上,各种版本的故事大同小异,但是有关杨四郎的命运和最后结局却大不相同,其中就有“自杀”、“阵亡”和“团圆”等不同的说法,而关于他成为辽国驸马的动因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
一种是叛徒说,代表作是元杂剧《昊天塔》 。
《三关排宴》是一出非常惨烈的戏,原名又叫《忠孝节义》,佘太君逼四郎死为“忠”,桃花公主摔子自尽为“节”,杨四郎撞死金殿为“孝”,剧中还有一位焦光普则是“义”的化身 。该剧渗透着浓烈的忠、孝、节、义思想,结局过于残酷,后代流传不甚广泛 。这是“投降说”和“自杀说”的最典型剧目 。
第二种是潜伏说,代表作是明代杨家将小说 。
这是“卧底说”与“团圆说”的结合 。
明代两部小说《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对杨四郎的描述大抵相同,甚至有些雷同 。
《北宋志传》第十七回杨四郎被俘之后,萧太后亲自审问:
“汝系宋朝何人?现居何职?”
杨四郎挺身不屈,厉声应曰:“误遭汝擒,今日惟有一死,何多问为!”
后怒曰:“罕见杀汝一人耶?”即令军校押出 。
四郎全无惧色,顾曰:“大丈夫不怕死,要杀便请开刀,何须怒起?!”言罢,慨然就诛 。
萧太后见其“言语激厉,人物丰雅”,心中甚不忍,起了招为驸马之心 。后来四郎答应招亲,内心却有自己的想法:“吾既被敌擒,死亦无益于国 。不如应允,留在他国,或知此中动静,徐图报仇,岂不是机会乎?”
纪振伦编校的《杨家将府演义》,明朝人写的这部小说非常有意思,历史上并没有萧太后自尽一说,倒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吊死在景山 。
当时辽国军营非常混乱,公主找到杨四郎让他快走 。这时候,杨四郎向公主说出了事实真相,告诉公主,木易是自己的化名,他本是北宋的杨四郎 。公主听到这样的消息会作何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