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俨怎样成为北齐最年轻的权臣的?又有何结局

权臣,指有权势之臣,专指掌权而专横的大臣 。在历史上,权臣层出不穷,如赵高、霍光、董卓、曹操、司马师、刘裕、杨坚等,大名鼎鼎 。一般来说,权臣在官场历练多年,具有很强的政治手段,经验丰富,年龄较长 。南北朝北齐时期,曾出现过一个权臣,名叫高俨,他十几岁时就专横朝野,后来政变夺权失败,死时也只有十四岁(按:虚岁),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权臣 。
高俨(558年—571年),字仁威,北齐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北齐后主高纬的弟弟,生母为胡氏 。高俨自小非常聪慧,个性狡黠,很得父亲宠爱 。清河四年(565年)四月,高湛禅位,太子高纬即位,是为后主 。高湛表面上虽退居二线,成为享清福的太上皇帝,但实际上“名号虽殊,政犹己出”(《北齐书·后主本纪》),“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武成帝本纪》),依然死死地掌控者北齐的大权,高纬实则傀儡 。在这种背景下,高俨开始高调步入政坛 。
高俨九岁初封东平王,随后一路拜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迁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为手握军政大权、代父行职的风云人物,处理政务时的老成决断让一干王公大臣莫不畏惧,而此时的他,也不过十一二岁,竟成了北齐的权臣 。有父亲给他撑腰,高俨小小年纪就气焰嚣张,一是摆谱,“俨恒在宫中,坐含光殿以视事,诸父皆拜焉”;二是僭越,“俨器服玩饰,皆与后主同,所须悉官给 。……后主先得新奇,属官及工匠必获罪 。”即便这样无礼,“太上、胡后犹以为不足”(《北齐书·高俨传》) 。
高俨性格刚强,举一个例子,他经常患喉疾,医生给扎针时,他“张目不瞬”,眉头不皱,眼睛不眨,很有些男子汉气概 。当时,高纬已经做了好几年皇帝,但高俨瞧不起这个皇帝哥哥,高俨也经常对父亲说高纬懦弱,将来不能指挥左右 。高湛认为高俨“当有所成”,甚至一度“以后主为劣,有废立意”(《北齐书·高俨传》),想废掉高纬,另立高俨为皇帝 。后在群臣的劝谏下,高湛才作罢 。
有父亲罩着、宠着,高俨是不可一世的一号人物,连高纬都得靠边站 。高湛一死,高俨也就失去了靠山 。天统四年(568年)十二月,高湛驾崩,这对高俨来说如同晴天霹雳 。高纬亲政后,对高俨还算不错,改封高俨为琅邪王,并继续加封其官职,次年高俨十二岁就做到了大司马 。其实,高俨如果就此打住,或安心辅佐,或急流勇退,或许都会有一个好的归宿,但他偏偏是个不甘寂寞的主 。
武平元年(570年),发生了一件事,让高俨陷入了困境 。当时,高俨见大臣和士开、骆提婆等人奢侈恣肆,大兴宅第,十分不满,凶狠狠地教训了他们 。二人私底下议论,琅邪王高俨眼光闪动,能看穿人的腑脏,刚才只不过是同他打了一下交道,就紧张得浑身冒汗,在天子面前奏事还不至于这样 。这件事发生后,二人“由是忌之”(《北齐书·高俨传》),对高俨开始忌恨起来 。高俨虽然身份高贵,但他招惹了小人,而且是皇帝身边的小人,他们能放过他吗?
果然,厄运来了 。武平二年(571年),高纬下令让高俨住进北宫,要求他五日一朝,不久又让高俨任太子太保,余职全部解除,但还兼中丞,督察京师,意在“移俨于外,然后夺其兵权” 。高纬此举,显然是和士开的主意 。了解实情后,高俨对侍中冯子琮说要杀死和士开,而冯子琮也想废掉后主而立高俨为帝 。随即,高俨指使人弹劾和士开,并通过欺骗的手段得到了高纬的同意,并矫诏蒙骗过了领军厍狄伏连 。第二天,高俨就派人将和士开捆送给了御史 。接着,高俨又指派冯永洛在御史台杀死了和士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