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生平简介王曾是怎么死的( 二 )


真宗病重时,刘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赵祯(即宋仁宗)虽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刘后决断,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忧 。王曾悄悄对外戚钱惟演说:“太子年幼,不是皇后执政就不能立法 。加恩太子,那么太子安定;太子安定,也就是安定了刘氏 。”钱惟演认为王曾说得有理,便将此事告诉刘后 。
真宗驾崩后,王曾奉命入殿起草遗诏称:“以明肃皇后辅立皇太子,权(代理)听断军国大事 。”宰相丁谓让他去掉“权”字 。王曾不允,坚持刘太后只能代理国政 。
仁宗即位后,王曾升任礼部尚书 。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王曾请求按照东汉旧例,太后坐在仁宗的右边,垂帘奏事 。丁谓却想仁宗只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接见大臣,大事则由太后召见辅臣断定,不是大事就让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 。王曾反对,丁谓不听 。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丁谓也由此而获罪 。从此以后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 。
丁谓罪行开始败露时,任中正说:“丁谓受到先帝的关照和托护,虽然有罪,请按照刑律定罪时考虑他的功绩 。”王曾说:“丁谓因不忠诚获罪于宗庙,还有什么可商议的呢?”这时真宗刚驾崩,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纷乱不已,王曾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 。获授中书侍郎兼任原职,同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会灵观使 。
王钦若去世后,王曾以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 。王曾认为仁宗刚即位,应当亲近儒生以他们为师,于是召集孙奭、冯元在崇政殿讲学 。
天圣四年(1026年)夏,天降大雨 。众人纷纷传言汴河决口,将要发生水灾,京师百姓都十分害怕,打算向东逃窜 。仁宗询问王曾的意见,王曾说:“黄河决口,并没有奏报,只是民间流传的蛊惑人心的话罢了,不值得忧虑 。”其后果如王曾所料 。陕西转运使设置醋务,靠家专营来获利,准备将这种办法推广至全国,王曾请求罢除此法 。
王曾方正严整稳重,每次入朝觐见仁宗,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许多人受他推荐而被朝廷提拔,他特别厌恶侥幸受宠之人 。仁宗问王曾说:“等到臣僚请对,许多都是想得到一官半职 。”王曾说:“只要陛下抑制投机钻营者崇尚恬静,这样就有升官难而降职容易的人了 。”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仁宗下诏让曹利用位在王曾之上,舆论对此有非议 。其后王曾再次升职,在举行谢恩仪典时,曹利用仍想让自己排在王曾之上,阁门不敢裁决 。仁宗与太后坐在承明殿久等,吩咐按爵位高低依次序进见,阁门惶恐不知所措,王曾大声看着阁门说:“只需报告说宰臣王曾等告谢便可 。”次序定下后,曹利用愤愤不平 。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 。太后说:“爱卿曾经说曹利用强行蛮横,如今又为什么要替他辩解呢?”王曾说:“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因此曾经以理驳斥他,现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恶之名,臣下并不知道 。”太后稍稍息怒,最后对曹利用从轻发落 。
最初,太后受册封时,将御驾大安殿,王曾坚决反对,到长宁节给太后祝寿时,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 。太后的左右姻亲之家请求王曾通报求见太后,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压制,太后更加不悦 。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后,刘太后借机将王曾贬知青州,以彰德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来往,征召车夫来护送使者,没有人敢议论 。期间,百姓乐其政,画其像而生祠之 。
刘太后病故,仁宗亲政,任命王曾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