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后期大臣孔光生平简介孔光是怎么死的

孔光(前65—5年4月28日),字子夏,曲阜(今山东曲阜)人,西汉后期大臣,孔子的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 。官至大将军、丞相、太傅、太师 。
自幼随父徙居长安,聪颖好学,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 。后光禄勋匡衡推举其为方正,入朝任谏大夫 。他性格刚正,直谏无忌,常不合汉元帝之意,被贬出朝任一小官,后辞官回家收徒讲学,所教弟子多数成就为博士、大夫 。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几次到各地检查冤狱,教化风俗,赈济灾民,后迁为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 。
绥和二年(前7年),又迁为大将军,继而拜为丞相,封博山侯 。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 。后因在朝中力主扶正除邪,傅太后指使亲信加以诋毁,被罢免还乡 。孔光回乡不到一年,朝中接连换了三位丞相,廷议皆不如孔光 。
元寿元年(前2年),傅太后去世,哀帝又令孔光入朝,授光禄大夫,不久再拜为丞相 。他与大司空何武拟定限田、限奴婢方案,规定逾限者归官,以缓和激化的阶级矛盾 。因遭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施 。哀帝死后,平帝刘衎(kàn)年仅9岁,由太皇太后临朝称制,政事尽委于大司马王莽 。孔光耽心有不测之事,上书请求辞官回乡 。于是,按王莽之意拜孔光为太傅,次年拜为太师 。后称病辞职 。
元始五年四月乙未(初一)日(5年4月28日),孔光病故,时年七十岁 。朝廷令谏大夫持节护丧,公卿百官吊唁送葬 。谥“简烈侯” 。
西汉后期大臣孔光生平简介
声名鹊起
孔光少年时好经学,年纪不到二十岁,就被推举为议郎 。光禄勋匡衡推举孔光品行端正,担任谏大夫 。因为议论政事有与皇上意思不合之处,贬官为虹县县令,孔光白免,回家去教授经学 。汉成帝刘骜初即位,孔光被推举为博士,多次让他负责平反冤狱,整治风俗,赈济灾民,孔光每次奉命出使都圆满完成任务,孔光的名声传遍朝野 。
执掌机要
这时,博士分三科选官,成绩优良的选为尚书,次一等的担任刺史职务,那些不通朝政事务的,就留待以后补任诸侯太傅,,孔光以成绩优秀担任尚书,负责考察前代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多年研习精通了汉代的制度和法令 。汉成帝很信任他,先后迁为仆射和尚书令 。
汉成帝有诏书嘉奖孔光办事周密谨慎,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升任诸吏官,并任命他的儿子孔放为侍郎,给事黄门 。几年后,孔光又迁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给事中,赏赐黄金百斤,兼任尚书 。
之后又迁为光禄勋,仍负责尚书的事务,像过去一样担任诸吏给事中 。孔光一共执掌朝政机要十多年,维护法度,修定制度 。汉成帝有政事询问,孔光总是根据经典法律,以自己认为对的答案来回答,不希望与皇帝的旨意苟合;如果有的时候皇帝不听从,孔光也不敢强硬谏争,因此孔光当官时间很长,而且安全 。有时他上书言事,已经写好的奏章总是删削修改,认为上书张扬皇帝的过失,以此来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 。
孔光推荐别人做官时,也惟恐被人听到 。轮到放假之曰,回家休息,与兄弟、妻子儿女们说家常话时,始终都不提朝廷官署裹的政事 。有人问孔光:“长乐宫温室殿的树,都是一些什么树啊?”孔光只是嘿嘿地一笑,并不回答,然后用别的话岔开去 。孔光不泄露朝廷政事就是如此 。孔光是皇帝的老师的儿子,少年的时候就以经学和品行而著名,当官成名很早,不结党扶植培养游说之徒,也不求助于别人 。这既是他性格内向严谨的结果,也是他学宦早成的身世决定的 。后来孔光从光禄勋迁任御史大夫 。
被贬廷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