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氏三父子?揭秘曹氏父子仨的人生风流( 二 )


让我们回到邺城,仔细看看阿瞒创建的理想王国,这里,,正是来日汉民族江山稳固、万民安康的家国的缩影 。漳河岸边,一座雄伟繁华的大都会,殿阁巍峨,铜雀高筑,物资丰裕,街市喧闹,百姓笑逐颜开,礼教时兴传昌,文化空前繁荣 。南疆北国、东海西域,人人向往着这块心中的圣地 。一时百川归海、群贤毕至,各路精英悉集于此 。望着自己一手创造的人间祥和景象,诗人阿瞒禁不住又要“歌以咏之” 。
阿瞒带着他的几位公子,率文武百官登上高高的铜雀台,祥云万里,春风拂面 。来呀,拿出你们的文采风流,我们同做一曲《登台赋》 。汉末战乱以来,文人雅士们第一次呼吸着自由的空气,簇拥在他们的领袖周围,畅快、放诞而恣意地把酒挥笔酬唱,“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 。阿瞒轻拈美髯仰天长叹:苍天、祖宗、同胞啊,江山虽留余孽,固当老骥伏枥,然则中原的福祉出于阿瞒系于阿瞒,此足以告慰我的良心,不枉生为男儿!功过任人评说,阿瞒一路走来,无愧于天下!
2、江山诗意——曹丕
半壁江山握于老爸曹操之手,当朝的皇帝不过是聋子耳朵,繁盛的邺下,仿佛自家的私有花园 。子桓、子建兄弟,像自古所有的富二代子弟一样,,王宫贵子的身份,锦衣玉食的生活,老爸一手擎天,坐享其成,怡然自得,逍遥自在,沉浸在父辈血汗创造的优裕富足之中 。
花天酒地,斗鸡走马,歌舞狎妓,吟诗作赋,两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哥,游走在邺城的花街柳巷,出入于亭园酒肆 。相较之下,子桓偏爱俗艳,而子建更钟情于诗意 。
建安九年,曹丕入邺城后的第一件事,便将袁熙之妻甄氏据为己有,令其父阿瞒悔之晚矣 。定居邺城,贵游、射猎、宴饮、棋牌,其豪奢浮华生活,世人无不称羡 。“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如神 。”大公子聪慧灵动,机巧善玩,花样翻新,自顾沉醉其中,体味着众星捧月的美妙感觉 。无意之间,“奇才妙伎”王金琐闯入眼帘,子桓惊见仙子一般,“不得自胜”,当下放话给诸位:“谨卜良日,纳之兰房”,宠作美妾 。邺城宛若天堂,父辈给予的生活赛过神仙,日复一日,“弹棋闲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 。”人云“玩物丧志”,那是俗人的逻辑 。闲适优游,庸人单知酒肉穿肠、纸醉金迷,子桓却并未被其锈蚀、淹没,固然人生得意须进酒,但男儿自当怀大志 。既不能效其父以干戈扬威沙场,何不借文字而流芳百世?即使已经身为太子,子桓心中却装着自己的梦想,“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世 。”何况,在子桓看来,文章也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以文章建立万世不朽的功名,是曹丕最初的人生选择 。于是,一场场的宴饮游乐,转眼化作了他笔下精妙的诗赋文章,记述贵游、描摹人物、抒发情怀、弘论文章,子桓兴致勃勃迈向他的以文而“流千载之英声”之路 。然而,当意气风发的十六年邺下风流将近尾声,现实命运告诉他,政治,是他回避不了的人生课题,一副沉重的担子即将压在他的肩上,历史的使命告诉他,一个潇洒倜傥的文人,不得不去扮演君临天下的最高统治者 。
子桓具备完成这个角色巨大转换的天赋,他适时而恰如其分地调整了自己人生的重心,顺利地从父亲曹操手中,接过了曹魏的家业与权柄,进而出色地导演了一场汉皇自觉禅让、曹魏体面登基的历史传奇剧 。命运既然把子桓向往文章传世的理想逼向次席,帝王之业自然要做得名副其实、有声有色 。父王未了的遗愿、曹氏基业的传承、男儿不朽的功名,当权力足以使他兑现这一个个宏愿的时候,子桓方显英雄本色,他毫不犹豫、毅然付诸行动 。面对年轻的魏王,汉皇日甚一日自知其“汉道陵迟”、“天禄永终”,按照上天规定的帝王相继的顺序,该轮到曹魏了,“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 。”恭恭敬敬地把江山交到子桓的手中,多少英雄梦寐以求的金銮宝座,曹丕端坐其上,像模像样地过了一把天子瘾,威风八面,丝毫不逊于其舞文弄墨 。——只是,也许缘于他最初的梦想,这皇帝当的,远不如文章那么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