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李沆的政治贡献李沆的为政思想有哪些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 , 字太初 , 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 。北宋时期名相、政治家、诗人 。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 李沆登进士第 , 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 , 召直史馆 。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 , 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 。至道三年(997年) , 真宗即位 , 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咸平元年(998年) , 拜平章事、监修国史 。咸平二年(999年) , 改中书侍郎 , 拜东京留守 。咸平四年(1001年) , 加门下侍郎 。咸平五年(1002年) , 加尚书右仆射 。
景德元年(1004年)卒 , 年五十八 , 赠太尉、中书令 , 谥号文靖 。乾兴元年(1022年) , 配享真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 从祀历代帝王庙 。
李沆以清静无为治国 , 注重吏事 , 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 。有“圣相”之美誉 , 史称其为相“光明正大” , 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 。《全宋诗》录其诗三首 。
李沆的为政思想有哪些
选用才士
严守资格
李沆在执政过程中 , 严守自己选拔人才的原则 , 即按资格用人 。南宋的叶逋认为 , 李沆是“守资格用人”这种思想的开端 , 也是执行最好的人 。他力主安静 , 稳定政局 , 建议真宗“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 。
李沆用人不为私 , 善于察人 , 也乐于推荐和提拔人才 , 曾举荐了张咏、晁迥等人 。但他举荐人才 , 也不是无原则的 , 对于被寇凖多次推荐的丁谓 , 他始终不予任用 , 认为其“可使之在人上乎” 。寇凖不以为然 , 其后遭丁谓陷害远贬 , 方才佩服李沆所言 。
李沆死后二十多年 , 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 , 宋真宗反对说:“李沆曾说他不是君子 。”李沆被真宗信任倚重达如此程度 , 此事也深为欧阳修等人所感慨 。
治国理政
政简少变
李沆为相时 , 王旦任参知政事 , 当时因西北用兵 , 宰辅有时到天黑才吃饭 。王旦叹息说:“我们这班人怎么才能坐致太平 , 能够优闲自得没事呢?”李沆说:“稍微有些担忧辛劳 , 足作为警戒 。将来四方宁静 , 国家未必没有大事发生 。”后来契丹与宋和亲 , 王旦问这怎么样 , 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 , 然而边疆的忧患停止后 , 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 。”王旦对此不以为然 。李沆又拿四方水旱盗贼之事上奏真宗 , 王旦认为这些细小的事不值得烦劳真宗处理 。李沆说:“皇上年少 , 应当让皇上知道四方的艰难 。不这样 , 皇上血气方刚 , 大加留意声色犬马之事 , 那么动土木、兴甲兵 , 向宗祠求福等事就会发生了 。我年老了 , 等不到看见这些 , 这是参知政事你将来的忧患 。”李沆死后 , 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西夏纳款归顺 , 便“东封西祀”、大造宫室 , 劳民损财 。王旦亲眼看见王钦若、丁谓等人所作所为 , 想向真宗进谏却又已经与他们一起共事 , 想离去却又念及真宗对自己很好 , 这才认识到李沆的先见之明 , 叹息说:“李文靖真是圣人 。”时人因此称他为“圣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