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朝仅仅是上个朝这么的简单吗其实还有很多分类的

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有关于古代上朝的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
一、朝贺(所谓“大朝”)
朝贺如其名,国家级别的重大庆典,一年没几次 。不出意外的话,一年三次(元旦、冬至,皇帝生日) 。在太和殿,排场超级大~朝贺准确来说不属于上朝,但是很多人以为上朝都这样 。这时候官员们没有说话的必要,也就是个仪式,准确来说这个不属于上朝,因为他不商量事儿 。上大朝不常见 一般都是元旦、冬至、圣寿节 皇帝着衮冕,大臣着朝服,整个朝会仪式感很强,有专门的监礼官,事先都有训练 。
二、常朝
常朝是仿照明制设立的,不过清代常朝不是很稳定,清初到清中叶还基本进行,清中叶之后就不怎么进行了 。为什么要有常朝呢?因为大朝如果不出意外,一年就三次,而且完全不是商量事儿的……所以最开始弄出来了常朝,规定逢五(初五、十五、二十五)进行 。但是后来大家发现,不对啊,我们都有了御门听政,还要常朝做什么啊!
所以后来常朝干啥用呢?第一,新任命的官员,或者外官准备出京,要有一个拜见皇帝boss的仪式,在常朝进行 。第二,外国人来进贡啥的,需要有个仪式,在常朝进行 。第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臣子正式谢恩啥的,需要有个仪式,也在常朝进行,所以说到底还是走形式的场合 。故而,这玩意儿在乾隆朝之后越来越少,就是说到了逢五的日子,皇帝不举行常朝,就让该行礼的人“午门行礼”就完了 。需要注意的是,常朝的排场跟大朝相仿 。
三、御门听政 。
御门听政就是天天早上上朝开会,而且就在乾清门中前方摆一龙椅,皇帝就往那一坐,然后君臣就露天开始商量事情 。不过后来随着皇帝越来越小,这种御门听政在晚清相对少了一些 。古代电视剧里山呼万岁的情形其实很扯淡,因为没人能够保证喊得整齐,如果一个人带头喊却没人呼应,那就不仅仅是尴尬了 。
四、召对 。(叫起)
召对就是召见,一对一或者一对几,一般在养心殿之类的地方,一般就是皇帝坐着,然后官员进来跪安后互相问答 。在宋之前这些大臣都是坐而论道,清之前至少也是站着和皇帝说话,见面告辞都是作揖为礼 。清以后大臣就很卑微了,一般得跪着 。但御前的大臣和皇上很熟悉,很多礼节都简化了 。
【古代上朝仅仅是上个朝这么的简单吗其实还有很多分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