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为兄弟报仇却惨遭陆逊火烧连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忍字上面是一把刀刃,可见忍受之难 。古代战争中常常由于能够忍之须臾,战场形势就会产生变化,有了克敌制胜之机 。唐人宋之问有一句诗:“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忍草是一种草,也是借其意而讲能忍,有忍耐和忍受的工夫才能得奇妙的灵花 。魏文帝曹丕(pi 批)黄初二年(公元 221年)七月,刚刚宣布称帝(史称蜀汉、昭烈帝)的刘备就调集四万大军伐吴,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五溪(武陵境内河流)的蛮夷(湖南少数民族)也派兵参加 。
吴、蜀之间的荆州问题,是个悬而未决的老问题,赤壁之战周瑜打败了曹操,刘备乘机占有荆州,并以暂借的名义拖延不还 。刘备袭取了巴、蜀之后,便由关羽驻守荆州,孙权屡次派人讨要都无结果,拖了十一年 。孙权曾想娶关羽之女为媳,联姻互保,荆州的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 。却被关羽大骂了一通,恼怒之下便趁关羽在北线同曹操的人马作战偷袭了荆州,关羽战败被杀 。这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 年)十月的事 。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按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曾有“桃园三结义”的美谈,中国社会上磕头拜把子之风即始于此 。但却不见于正史,《三国志》记载刘备初起事时;“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即背后称兄道弟,在众人面前又表现出绝对服从的臣仆关系,揭穿了不过是刘备的一种驭人之术 。
从关羽死后的第三年刘备才兴兵报仇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刘备伐吴绝不仅仅是哥们义气兴兵报仇,而是要在三足鼎立的情况下先吃掉小的壮大自己,继而同曹魏争衡,有其政治上的野心 。关、张二人各有弱点,“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 。”(《三国志·蜀志》)即关羽爱护部下而对士大夫阶级很傲慢,张飞对贵族和有文化的士大夫很尊敬,对底层的人很不好,常常无故鞭笞和杀戮部下 。关羽是因为辱慢孙权和同僚最后战败失援被杀 。张飞由于虐待部卒,在准备从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县南)起兵会合刘备时被部下所杀,携带其头投奔孙权 。这样刘备自然就把关、张二人的死都归罪于吴,不顾赵云等人的劝阻,率军东征 。
孙权派人请求讲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给刘备写了书信,讲明吴、蜀交兵必然给曹魏以可乘之机,双方主要的目标还是应当放在对付曹魏上 。刘备一概不听,毅然率兵东进,在巫山 (今四川巫山县北)、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击败阻击的吴兵 。孙权很恐慌,不仅害怕刘备的东进,更怕曹丕乘机派兵南侵 。不得已派使向曹魏称臣 。曹丕对蜀、吴之战十分关心,一开始就唯恐打不起来 。早在三年前曹操活著的时候在荆州之战中,大将曹仁等欲追擒关羽,被曹操制止,特意把关羽留给孙权来杀,以导致吴、蜀不和,打破鼎足三分之势 。现在吴、蜀交兵,曹丕自然格外关注 。谋士们建议乘机灭吴,曹丕因为孙权先走一步情愿归降,派人向孙权索取很多珍宝,以试真降假降,孙权如数奉献,才暂时缓解了两面受敌的危险,得以专一地对付刘备 。
火烧连营
第二年春天刘备从秭归继续东进,将军黄权提出顺流而下,进易退难,请求自己带兵在前,由刘备在后坐镇,以备万一失利便于应付 。刘备没有采纳,反而派黄权为镇北将军,统领江北人马夹江东进,同时防备魏兵南来 。自己亲率大军捣破吴境,沿巫山、建平(今湖北省巴东县)、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县东)直至猇(xiao 肖)亭(今湖北省宜都县西),深入吴地五六百里,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稳扎稳打,一路连营结垒,建立了数十座大寨,鹿砦(zhai 寨)围绕十分坚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