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二战德军失败原因,战术胜利的表象中存在很多的失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 65年,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成为影 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关键因素 。而德国作为二战轴心国的主角, 从一开始的势如破竹到最后的 惨淡收场, 让世界认识了法西斯主义的疯狂和铁血 。阿道夫·希特勒和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 工人党对德国的统治和对欧洲的扫荡,一度让全世界为德国震惊 。从 1939年 9月 1日德国 对波兰发动闪电战, 到 1940年的敦克尔克大撤退, 再到轰炸伦敦的 “海狮计划”。直到攻打 苏联之前, 我们不难看到, 德国在欧洲战场充分解决了可能会出现的多线作战的负担, 并且 对法英两国在军事上进行了强有力的压制 。可以说,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的德意志和希特 勒, 是完全按照开战之前的既定计划来实施的 。二战的初期, 在轴心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协助下,法西斯横扫欧亚大陆,似乎所向无敌 。
从 1940年 5月 12日和法国开战, 到 6月 22日法国战败, 打败军事力量相当的法兰西, 德国只用了 40天的时间;从 1940年 8月,又开始征服英格兰的“不列颠之战”。可以说, 灭法攻英,是希特勒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他不顾第一世界大战两线作战导致失败的教训, 开始执行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最终 150万德军葬于苏联冰雪,欧洲局势立即扭转, 进而英法开始反击,美国也开始加入到欧洲战场,最终德国节节溃败,失败投降 。
不难看出,大多数人都把“斯大林格勒战役”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认为德国的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苏联的失败 。其实德国在苏联的失败, 只能算是德国从表面的胜利所积蓄的深层矛盾发生了根本质变 。也就是说, 即使德国不在苏联战败, 也总 会在某一处倒下,德国的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失败的结局,也是一开始就注定的 。其中, 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原因是主要原因, 另外还 包括德国和其他盟国的关系以及美国的介入等其他原因 。
第一部分 军事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一战过后仅仅 20多年的时间,德国的军事实力却能够很快的恢复 到欧洲的霸主地位; 经济危机的爆发, 成为希特勒实现其征服欧洲梦想的契机 。不容置 疑,德国的陆军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而且欧洲的强国英格兰法国苏联在战事初期不够团结, 使得德国对其采取逐个击破的战略, 这确实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 一场战役的胜负只能决定 战事的天平向哪里倾斜, 初期的顺利让德国军部以及领导人产生了一定的轻敌的态 度, 在后面的作战中, 正是这样的态度造成了一些看似微小的失误, 最终导致德国在军事上 的形势的转变 。
战争早期德军在西线作战时犯下的战略败笔和失误已为后来的战败埋下了祸根 。让时间回到 1940年 5月 20日, 那时希特勒的装甲集团军已推进到了布伦和加来, 并将英 法军队逐渐包围在敦刻尔克 。此时英法军队的厄运此时看来已是命中注定的了, 然而就在这 时, 第 19装甲军和第 41装甲军同时接了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 要他们停止前 进,并称“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 向克莱斯特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 行 。”然而,仅靠空军去完成此项使命事实上证明是错误的 。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 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逃走 。然而当希 特勒于 5月 26日重新下令坦克部队再次投入攻击时,却已经延误了战机 。联军 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 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 “ 发电机计划 ” , 英法军队扼守敦刻尔 克直至六月四日将32.4万人,其中法军 8.5万人撤过了海峡 。撤离的英法军队虽然被迫弃掉了全部装备辎重,然而 却毕竟保留了有生力量,然而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没有 1940年的盟军在敦 克尔刻的顺利大撤退,就没有后来 1944年的盟军在诺曼底顺利进行的大规模登陆!至于希特勒当时为什么优柔寡断,历史上众说纷纭,在此就不详细介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