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家族:两次造反失败皇帝竟不敢处理

导语:中国古代历史涌现了许多像琅琊王家那样的政治世家 。他们在一个朝代甚至几个朝代保持权力,影响天下大政方针,比如西汉的卫青家族、东97汉的外戚窦家、三国的诸葛亮家族、唐朝的长孙家族等等 。东晋南北朝涌现的政治世家最多,乌衣巷里的王家和谢家就是代表;明清较少,可在清末也出现了曾国藩家族 。政治世家涌现,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现象 。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东晋首都建康城内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当朝丞相王导带着王邃、王彬、王侃等在朝廷任职的王氏宗族二十多人,跪在皇宫门外痛哭流涕 。
这件事情的奇怪之处一是王家是权势熏天的显赫贵族,尚书将军出了一大堆 。现在跪在那里痛哭的王家子弟往日可都是光彩照人、不可一世的主儿;二是皇上司马睿没有接见王导,也没有派人出来劝说,就由着王家人在那里跪着 。东汉以来,门阀世家地位崇高,皇上如此慢待豪门大家,这还是第一次 。没办法,王导只能每天起早,带着全族子弟从乌衣巷出发走过秦淮河来到宫门前哀声大哭 。
王家犯了什么事了吗?是的,王家的王敦起兵造反了,马上就要杀到建康来了 。
造反是株连全族的大罪,王导能不着急上火,跪地求饶吗?可司马睿能原谅王家吗?
结局是在周顗等人的力保下,司马睿在宫中召见了王导 。君臣相见后,王导跪地请罪:“逆臣贼子,何代无之,不意今者竟出臣族!”司马睿似乎被感动了,光着脚走下龙椅,扶起王导,拍拍他的手表示绝对相信王导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是的,本应株连九族的造反大罪就这么被赦免了 。
晋元帝司马睿
仔细分析起来,并不是司马睿不想惩治王家——有哪个皇帝不在意皇权的稳固,对造反熟视无睹的?可是在门阀世族势力高涨的东晋南朝时94期,皇帝受到千丝万缕的束缚,不能惩治谋逆的世族子弟 。司马睿和王导代表的王家的关系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
琅琊王氏简介
王氏,指东晋的王导等 。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在南京中兴晋朝,史称东晋 。至此,王氏成了晋朝权势最大的家族,鼎盛时,司马睿曾一度“欲与之平分天下”,可见王氏之盛,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是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 。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 。
琅琊郡,秦朝时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 。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一直居住于琅琊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便举族迁居金陵,衣冠南渡 。南渡之后,因对故乡思念的缘故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 。
王导就是出身于琅琊王家 。王导起初在王家的权力结构中并不突出,但很快后来居上 。因为他在乱世中跟对了领导——司马睿 。永兴二年(公元305年)琅琊王司马睿去守下邳,王导就是他最初的助手 。司马睿的封地就是王导的老家 。司马睿对封地内的望族王氏很有好感,刻意笼络,而王导的真本事也为司马睿解决了不少问题 。两人很快组成了政坛好搭档 。当时中原大乱,王导建议司马睿去东南地区独当一面,很快就得到了司马睿的赞成 。两人找机会,拉上人马在公元309年搬到了建邺 。
司马睿初到江东,当地人对他很冷淡 。道理很简单:西晋王朝已经分崩离析了,皇室成员在江东士人心中早已大大贬值 。而司马睿这个琅琊王又是西晋皇室中的边缘人物,要向上追溯到司马懿才能和晋皇扯上直接关系 。现在,司马睿带着一大帮人逃到南方来,谁又能保证他们能长久在南方立足?司马睿说不定过几年就被人给撤了,甚至脑袋搬家了 。所以,江东的世族大姓轻蔑地称司马睿、王导等人为“伧父”,很不礼貌 。东南人心不附 。王导着急了 。对于他们那些南下的北方世族来说,司马睿的命运就是他们的命运 。司马睿在南方站不住脚,王家等人也站不住脚 。于是在南下建邺的一个多月后的“修禊节”,秦淮河边出现了这么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