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皇帝陵墓除十三陵外还有哪儿?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墓葬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
明十三陵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 。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
明末清出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 。”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 。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
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
十三陵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1644年),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葬于此地的13位皇帝分别是:
1、长陵:文皇帝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在位时间1403~1424年;
2、献陵:昭皇帝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在位时间1424~1425年;
3、景陵:章皇帝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在位时间1425~1435年;
4、裕陵:睿皇帝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在位时间1435~1449年、1457-1464年;
5、茂陵:纯皇帝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在位时间1464~1487年;
6、泰陵:敬皇帝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在位时间1487~1505年;
7、康陵:毅皇帝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在位时间1505~1521年;
8、永陵:肃皇帝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在位时间1521~1566年;
9、昭陵:庄皇帝穆宗朱载垢,年号隆庆,在位时间1566~1572年;
10、定陵:显皇帝神宗朱钧翊,年号万历,在位时间1572~1620年;
11、庆陵:贞皇帝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在位时间1620年;
12、德陵:折皇帝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在位时间1620~1627年;
13、思陵:庄烈皇帝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在位时间1627~1644年 。
而历史上的大明江山共有十六个皇帝,怎么就十三个陵墓呢?那其他皇帝都葬在哪儿了呢?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做过和尚、当过乞丐,参加农民起义,最后打下大明江上的时候定都南京(金陵),也死在南京并葬于南京钟山之阳,即“明孝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