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君王 , 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纷乱的时代 , 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一统 。秦始皇的功绩是不用多说的 , 今天我们来谈谈秦国统一六国的那些原因 。
人心不和
自春秋战国到秦国统一(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 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战乱 , 人口锐减 , 赋税严重 , 各个诸侯国上层社会腐朽不堪 , ‘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 很形象形容了饱受战乱的民众 。对于知识分子、士大夫、贵族们来说 , 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他们过富贵生活的 , 至于奴隶一样辛苦的民众 , 谁又在乎?可是对于民众来说 , 只要能好好活着 , 谁统治国家他们是不在乎的 , 天大地大肚子最大 。只要还有战争 , 就没有好日子过 , 这样的情况下 , 统一的渴望就会产生 。
这里就要说明在当时的社会 , 民众对国家的概念是不深的 , 在各种思想侵蚀的情况下 , 忠君的思想也是很扯淡的 , 陈胜吴广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是说明问题的 , 这就是说诸侯国们的战乱是不会得人心的 , 民众只是想要好好活着而已 。这就有了大一统的思想基础了 。
地理
首先从位置上看 , 秦国处于华夏大家庭之西 , 相比于其他周朝诸侯国是一个偏远的荒芜的地方 。它的东面是黄河的大弯道 , 黄河先自北向南 , 然后突然东流 。河之南通往秦的几条通道被山脉所阻 , 只有很少几个战略要隘可以通行 。在这些屏障后面 , 秦能在攻打其他国家之前聚集力量 。贾谊首先注意到这个事实 。他写道:“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 。
农业和灌溉
极为丰富的水资源灌溉系统 , 由于在公元前246年以后的几年中建造了郑国渠以及约在同时建造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 , 极大的改善了秦国的农业 。郑国渠的建造对关中平原的影响到现在也是不可小视的 , 直至今日 , 它仍源源不断地给在成都平原地区的农田灌溉 。司马迁充分地认识到了郑国渠的意义 , 他写道:“于是关中为沃野 , 无凶年 , 秦以富强 , 卒并诸侯 。”可是主要强调这些建设来解释秦的胜利 , 那将是错误的 。它们在秦统一之前不到25年才修成 , 而秦国朝帝国方向的发展至少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变得很明显了 。因此 , 这两项灌溉工程只是加快而不是决定秦的历史进程 。
郑国渠
军事武器
由于秦国当时的国力还不足以承担其巨大的军事需要 , 所以秦国士兵有很多装备的都是很粗陋不堪的青铜兵器 。但是唯一的好处就是相对于它国的兵器 , 秦国的都要长 , 这就是说在战争中同样的距离上 , 秦国的兵器已经刺到身上了 , 别的诸侯国的武器还差一截 。据《考工记》载 , 矛一般长不过三寻 , 约合5.54米 , 而秦俑坑出土的秦矛竟达6.3米 。春秋时代的剑一般都在30厘米左右 , 战国时代为60--70厘米 , 而秦俑坑出土三把剑 , 最长的达91.3厘米 。而箭镞则由双翼式变为三棱形 。后期秦国的冶炼技术快速提升 , 铬合金的加入 。让秦国的战力迅速提升 。最终成为霸主 。
彪悍尚武
长期与周边国家游牧民族没有开化的野人‘夷狄’作战 , 让秦国积累的大量的作战经验和悍不畏死的彪悍民风 , 秦国统一六国前 施行军功制 。你只有利战功才会得到提拔 。杀多少人都会有相应的奖励 , 死在战场上家人由国家抚养 。所以秦国人打仗都是不要命的 。在当时的秦国 , 秦人的身体素质和身高也是远远高于其他诸侯国的 , 这就是遗传问题了 , 矮小的容易战死 , 留下来的都是身材高大的 , 生下来的孩子也就不会太瘦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