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林则徐为何死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路上

太平天国整死的第一个大清朝钦差大臣竟然是“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太平天国闹事后,咸丰帝对广西叛乱是极度关切的,他先后派了数位名臣去平定 。第一位钦差大臣是林则徐 。他不顾病体上了路,但走了17天,还没到广西境内便溘然长逝——
被太平军搅得焦头烂额时,不知咸丰帝奕詝有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从道光八年到道光二十三年(1828-1843),这15年里的广州知府和广东学政都应该砍头 。要是他们当初稍微放放水,给洪秀全一个秀才的功名,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这场绵延14年、兵连18省的大祸 。
1850年2月末,在大清帝国的都城北京,道光帝驾崩咸丰帝登基 。一个月后,在帝国偏远省份广西,前教书先生、现拜上帝会教主洪秀全决定起事 。不到一年,广西桂平金田村聚集起一支两万人的军队 。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登基,称太平天王,正号太平天囯 。所以,1851年既是咸丰元年,也成了太平天囯元年 。
当时,广西正大闹“会匪” 。咸丰帝并不清楚数十股叛乱孰轻孰重、孰急孰缓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闹明白“金田逆匪”的“贼首”到底是谁 。
洪秀全比奕詝年长17岁,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族名仁坤,小名火秀 。洪家是由嘉应州(今梅县)迁居此地的客家人 。
火秀6岁进村塾念书,14岁第一次参加“童试” 。当时童试共有县试、府试、院试3次,连过3关就能成为生员,俗称秀才 。那一次洪仁坤县试高中,府试却失手了 。这没什么,毕竟他还只有14岁 。
1836年、1837年,二十出头的洪仁坤又考了两次,照样名落孙山 。第3次失利之后,他似乎连走回家去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得雇了两个轿夫 。之后他在邻近的乡村当了6年塾师 。历来塾师倒以科举失意者居多 。他们靠教授知识谋生,称为“舌耕” 。6年之后,已届而立的洪仁坤最后一次赴考,依然落榜,愤愤不平地说了句大话: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罢 。就在那一年他失去教席,开始了秘密传教的活动 。
咸丰帝对广西叛乱是极度关切的,他先后派了数位名臣去平定 。第一位钦差大臣是林则徐 。他不顾病体上了路,但走了17天,还没到广西境内便溘然长逝(后人倒因此少了麻烦,否则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虎门销烟”、“金田起义”相对,多少会有几分尴尬) 。而后是当时的能人、前两江总督李星沅,有名的酷吏、前漕运总督周天爵,已位极人臣的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 。结果却是:李星沅病死、周天爵奉旨回京、赛尚阿革职拿问 。
【揭秘:林则徐为何死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