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对哪四个男人魂牵梦系?( 二 )


魏徵的直言进谏 , 在历史上是出了大名的 。作为谏议大夫 , 魏徵一发现唐太宗有不良倾向 , 总会及时跳出来阻拦 , 甚至敢“逆龙鳞” , 为此他不知磨破了多少次嘴皮 , 吓出了多少身冷汗 。老实讲 , 唐太宗为了赢得名声 , 象征性地给了属下用以进谏的“无限话语权” , 但没有哪个朝臣能像魏徴这般据死力争 , 铮铮铁骨 。正是因为看到了魏徴的忠肝沥胆 , 唐太宗才越发恩宠他 , 器重他 。唐太宗和魏徴 , 二者相互成就 , 相得益彰 。贞观年间 , 魏徴先后上疏二百多次 , 从各个方面规劝和监督唐太宗 , 既成就了自己一代谏臣的贤良大名 , 也塑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的光辉形象 。魏徵病重期间 , 唐太宗多次前去探望;魏徵弥留之际 , 唐太宗想到魏徵慷慨直谏的身影 , 想到刚楞耿直的汉子将驾鹤西去 , 梦中怎能不祷告?
与上述三人相比 , 马周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 。马周入朝时 , 正值“贞观之治”开创之初 , 一些改革举措尚在摸索之中 。马周出身寒门 , 深知百姓疾苦 , 他告诫唐太宗要“节俭于身 , 恩加于人” , 要注重“以人为本” , 同时指出“自古以来 , 国之兴亡 , 不由积蓄多少 , 在百姓苦乐也” 。自古以来 , 得民心者不仅能得天下 , 还能守江山 , 创盛世 。马周的上疏朴实无华 , 但字字珠玑 , 切中要害 , 难怪唐太宗看后“称善久之” 。唐太宗的治国韬略 , 多半是马周多年呕心沥血的精髓所在 。可以说 , “贞观之治”的形成 , 马周当居首功 。马周患有消渴症 , 加上日夜为国事操劳 , 最终一病不起 , 唐太宗心疼地“躬为调药” 。对于这样一位良臣的英年早逝 , 唐太宗通过非常手段想再见他一面 , 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
杜如晦、虞世南、魏徵、马周的先后离世 , 令唐太宗因爱成悲 , 因悲成忆 , 因忆成梦 , 甚至通过招魂的手段与逝者人鬼交融 , 共话凄凉 。此四人 , 是唐太宗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四个关键人物 , 他们分别成就了唐太宗权力、爱好、名誉、功绩四个亮点 。没有杜如晦 , 唐太宗能否登位还是个未知数;没有虞世南 , 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也不会大放光彩;没有魏徵 , 唐太宗一代明主的美名 , 可能要大打折扣;没有马周 , “贞观之治”可能只是一个空架子 。谁做过什么 , 唐太宗心里有杆秤;谁成就了自己 , 唐太宗心里就装着谁 。唐太宗用魂牵梦系的真情 , 将中国历代君臣关系之水乳交融、之肝胆相照、之依依不舍 , 演绎到了极致 。汉武帝、唐玄宗把感情用在女人身上 , 单看这一点 , 他们就已经输给了唐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