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第二位皇帝石弘生平简介石弘是怎么死的

石弘(314-335),字大雅,上党郡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后赵明帝石勒次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二位皇帝 。
幼有孝行,以恭谨谦虚自守操节,随杜嘏学习经学,随续咸学诗赋律令,随刘征、任播学兵法,随王阳学刺杀之术 。后被立为世子,任中领军、卫将军,镇守邺城 。
石勒称帝后,立为太子 。石弘虚怀爱士,好作诗赋,亲近之人皆具儒者品德操行的人 。咸和八年(333年),石勒去世,石弘继位,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石虎手中 。咸康元年(334年),被迫禅位于石虎,囚于崇训宫,不久被杀,时年二十二岁 。
石弘生平简介
幼孝恭谦
石弘,字大雅,后赵明帝石勒第二子 。年幼时有孝行,以恭谨谦虚自守操节,向杜嘏学习经学,向续咸学习诗赋律令 。石勒说:“今世并非太平年代,不能专以文章经学来教诲他 。”于是派刘征、任播教他学兵书,王阳教他刺杀之术 。立石弘为世子,兼任中领军,不久任卫将军,兼开府辟召,后镇守邺城 。
力保太子
石勒称帝后,石弘被立为皇太子 。石弘虚怀爱士,喜欢作诗赋,他所亲近的人都是具有儒者品德操行的人 。石勒对徐光说:“大雅和悦安静,不像将门子弟 。”徐光说:“汉高祖凭着马上的战功夺取天下,汉文帝以清静无为而守成,圣人之后,一定是凶暴之人不再作恶的朝代,这是上天的安排 。”石勒非常高兴 。徐光趁机接着说:“皇太子仁义孝顺,温良谦恭,中山王石虎逞雄强暴,多有诈伪,陛下一旦辞世,我担心国家有危险,应该逐渐夺去石虎的威权,让太子及早参与朝政 。”石勒接受了他的建议 。程遐又对石勒说:“石虎勇武机智,善于权变,群臣都不及他 。观察他的志向,除陛下之外,他都蔑视不敬 。加上他承担征伐任务历年已久,威震内外,性格本不仁义,残忍无赖 。他的几个儿子都已成人,都参预兵权 。陛下健在,他自然没有二心,恐怕他内心不服不能辅助少主 。应该早日清除他,以便实现大业 。”石勤说:“当今天下尚未平定,战乱不止,大雅幼弱,应当任命强有力的辅相 。石虎是辅佐王命的功臣,亲如鲁、卫般的同盟,正要委任他以伊、霍般的重任,岂至像你所说的那样呢 。你大概恐怕到辅助幼主时,自己不能独擅帝舅之权的缘故吧 。我也会任你为顾命之臣,不要过分疑惧 。”
程遐哭泣着说:“我所说的话完全出于公心,陛下却赐以私利来拒绝我,这岂合乎明君敞开襟怀容纳谏言、忠臣必竭其诚的道义呢!石虎虽为皇太后所养育,但并非的陛下亲子,不能期望他有亲子之义 。他依仗着陛下的神谋,建立了小小的鹰犬之劳,陛下用恩宠荣耀来报答他们父子,也已足够了 。魏任用了司马懿父子,以皇权旁落而告终,由此看来,石虎难道是对将来有益的人吗!我因遇机缘而多受宠幸,把后辈亲戚托付在东宫,我再不向陛下倾尽忠言,还有谁会进言呢!陛下如若不除掉石虎,我已预见到国家不再能够年年祭祀,代代不绝了 。”石勒没有听从 。
程遐退朝后告诉徐光说:“主上刚才这样说,太子必会遭遇危险,该怎么办呢?”徐光说:“石虎常对我们两人恨得咬牙切齿,恐怕不仅有国危,还将逢家祸,我们应筹划出安国宁家的计策,不可坐等遇难 。”徐光再一次询问石勒:“陛下廓清八州,海内称帝,却为什么神色不悦呢?”石勒说:“吴蜀尚未平定,天下尚未统一,司马家仍居于丹杨没有灭绝,恐怕后人将认为我没有应合符录 。每当想到这些,不觉面露忧色 。”徐光说:“我认为陛下应以腹心之疾为忧,岂有闲暇再虑及其他呢!为什么这么说呢?魏继承汉的天运,是改朝换代的一代帝王,刘备虽在巴蜀继起,也不能说是汉朝末灭 。吴虽横跨江东,哪里有损于魏的强大?陛下既已包括两处都城,成为中原一带的帝王,那司马家的儿孙又与刘备有什么差别,李氏也同孙权一样 。符录不在陛下这里,还想归于何方?这就是说,其他不过是较轻的忧患而已 。石虎凭借陛下亲自指导的神机妙算,天下人都说他的英武仅次于陛下,加上他残暴奸诈,见利忘义,没有伊尹、霍光般的忠诚 。他们父子爵位显赫,权势压过王室 。我认为他不得安宁,常有不满之心 。近来在东宫参加私宴,他露出轻视皇太子的神色 。陛下克制宽容他,我担心陛下万年之后,宗庙定会险象环生,这是心腹重疾,希望陛下考虑 。”石勒默然不语,但最终没有听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