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冤杀:刘邦为何制造西汉史上第一大冤案?( 四 )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韩信之“谋反”是被诬陷,而司马迁则是用了曲笔,明肯暗否 。韩信临刑前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大祸临头之际,韩信才后悔未用蒯通反汉之计,这足以说明:韩信终其一生,始终未动谋反之念 。
公元前196年,一个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就这样被杀了 。可以说,韩信之死不完全是因为功高盖主,不完全是因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因为他说这个话的时候,刘邦并没有杀他;而是因为他参与了一个谋反大案,被吕后所杀 。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西汉历史上的这一件疑案呢?笔者认为要联系当时西汉建立之初的时代背景来看 。
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楚汉战争的过程中,刘邦身边共有7人取得王爵,建立了半独立的王国 。这些强大的异姓王的存在,对于汉封建国家的统一政权是严重的威胁 。刘邦当初封他们为王,原是不得巳的权宜之计 。他在做皇帝以后的第六个月,就借口诸王谋反,开始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 。对于韩信,刘邦既佩服他那“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才能,自称“不如”,同时又对他这种才能极不放心,一向“畏恶其能” 。自然不会放过 。从国家要统一的观点来看,汉初如果不剪除异姓王,战祸就不会消除,人们就不可能休养生息 。所以刘邦杀功臣,尽管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味道,客观上却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然而,韩信谋反的罪名出于莫须有,刘邦也并没有立即杀掉韩信的意思 。而吕后偏偏趁刘邦出兵讨伐陈豨的机会,迫不及待地设下圈套把韩信骗进未央宫,绑到钟室偷偷斩首 。
韩信被杀之后,其他几个在楚汉战争中和韩信同样起过重大作用的异姓王,都被以种种借口所杀 。刘邦在剪除韩信、彭越等异姓王后,曾经与诸大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可见,剪除异姓王是刘邦的既定国策,这才是韩信被杀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