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秘史:康熙为什么38年不安葬祖母孝庄皇太后?

孝庄皇太后,也是孝庄文皇后,清代太宗皇太极妃 。谥号孝庄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 。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 。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 。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妻,时年十三岁 。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
孝庄皇太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 。她全力辅佐皇帝,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 。
公元1625年,即天命十年,孝庄当时只有十三岁,便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 。九年后,他的二十六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可谓是姑侄三人同时侍候一位皇帝 。
皇太极猝死后,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不惜兵戎相见 。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最后孝庄年仅六岁的儿子福临登上龙位,是为顺治皇帝 。他也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 。
六岁的福临被拥立为新皇,是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让多尔衮点头表示同意,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 。对于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而成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 。而此传说的产生,始于明末清初浙东抗清志士张煌言的笔下,即张苍水所写的七言绝句 。在这首题为《建夷宫词》的诗中写道: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
这首诗成于顺治七年,即公元1650年,是为当世人的记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在民间迅速地流传开来 。可是,假如清初真有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封摄政王为“皇父”一事,必然有颁诏告谕之文 。然而,虽然传言众多,但一直没有关于太后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证 。这有可能是被皇室后人、历代帝王所隐灭造成的 。
顺治在位十八年,因病驾崩,公元1661年,顺治皇帝年仅八岁的第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 。尊孝庄为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孝庄被尊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
康熙幼年丧父又丧母,便由孝庄黄太后抚养长大,又赖孝庄辅政 。孝庄不过多出面参政,然而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后决 。
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温泉,《清圣祖实录》中详细记载了一路之上,康熙对祖母扶前围后,体贴入微 。在外期间,京师来报,康熙皇二子、四岁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强忍悲痛不让孝庄知道 。
孝庄七十五岁时病体愈加沉重 。从当时记录康熙言行的《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中,可以看到康熙这一段时间对祖母孝敬之心,真可谓千古罕见 。
当年,孝庄崩于慈宁宫,留遗诏,写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之哀情,全靠康熙一片孝心 。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 。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
孝庄一生为开创清朝鼎盛之局面,呕心沥血,费尽心血,实属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蒙古族女政治家 。如果用“国母”一词赋予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则此劳号非孝庄文皇后莫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