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赵的皇帝列表简介,历任都城在哪儿?

前赵 304—329
前赵为匈奴族政权 。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称汉王,建立汉国,公元308年称帝,次年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 。公元310年其子刘聪继位后,于公元316年灭西晋 。公元318年其侄刘曜即位,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改国号为赵 。史称前赵 。辖有今陕西渭水流域及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分 。公元329年为羯族政权后赵所灭 。共历刘渊、刘和、刘聪、刘粲、刘曜五主 。其中刘渊、刘聪病死,刘和、刘粲死于内讧,刘曜国亡后被后赵俘杀 。境内另有靳准、句渠知、虚除权渠等称王,建立政权 。
——前赵皇帝列表——
第一任皇帝:前赵·高祖 刘渊
刘渊(?—310) 即十六国时期汉(前赵)高祖 。字元海,匈奴族 。公元308—310年在位,使用年号永凤、河瑞 。之前,称汉王 。他是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期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的建立者 。
刘渊为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 。公元前52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所部5000余落降汉 。公元50年,东汉光武帝刘秀使单于入居西河郡美稷县(美稷县西晋时改名左国城,在山西省离石县境内) 。匈奴人为汉守边,与汉人杂处,户口繁殖较快 。公元216年,曹操分匈奴人为左右南北中五部,立呼韩邪子孙(魏时改姓刘)为部帅,左部所统约万余落居兹氏县(山西省汾阳县) 。其各部首领均为匈奴贵族,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刘渊年轻时常居洛阳,与儒生、官僚交游,师事上党名儒崔游,习《易》、《诗》、《书》三经,尤好《春秋左氏传》及孙、吴兵法,并博览《史记》、《汉书》及诸子书,文学武事,颇为精通 。刘豹死,袭左部帅 。旋拜北部都尉、建威将军、匈奴五部大都督、汉光乡侯 。
公元304年,刘渊乘“八王之乱”,离洛阳归至离石,起兵反晋,称大单于,旋迁至左国城 。他以汉朝曾下嫁公主于匈奴单于,自称为汉朝之甥,称汉王,建国号汉,建年号永熙 。一些势单力薄,在黄河下游一带被晋军击败的石勒、王弥等军俱来降附 。刘渊声势渐盛,遣子刘聪等十将据太行山,石勒等十将攻掠河北各州郡,侄刘曜及王弥等攻掠河南各州郡 。诸路兵马均有进展 。
公元308年10月,刘渊称帝,建都平阳(山西省临汾县),改年号为永凤 。
翌年,西晋八王中的最后一个东海王司马越,肆意杀戳晋怀帝之亲信大臣,斥逐保卫皇宫的武将,形成司马越与晋朝官之间的尖锐对立 。晋将军朱诞憎恨司马越,叛晋降刘渊,并建议出兵攻洛阳 。刘渊遣刘景、朱诞等往攻洛阳,在延津(河南省延津县)击败晋军,杀死晋民男女三万余人 。是年,刘渊两次大举进攻洛阳、均被晋军击败 。第二次攻洛阳,倾全国之兵,令子刘聪,与族人刘曜、刘景和晋人王弥等率五万精骑兵为前军,呼延翼率步、骑兵为后路,乘晋朝廷不备,突然袭击洛阳 。晋将贾胤等率勇士千余人夜攻刘聪军,刘聪军溃散 。呼延翼亦被部下杀死,兵士溃散,纷纷逃返家乡 。司马越又令部将孙诲等率精兵三千人出击,刘聪军再败,号称平晋将军之刘厉投水自杀 。刘渊两次攻洛阳失败,实力受到严重消耗,只得暂取守势 。
公元310年7月,刘渊患病,自知不久于人世,遂以刘欢乐为太宰,刘洋为太傅,刘延年为太保,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在平阳之西面置单于台,任刘裕为大司马主持之,又召刘欢乐、刘洋等入卧室接受顾命,命立太子刘和为帝 。是月,刘渊死于平阳宫中之光极殿 。
刘渊死后,葬于永光陵 。谥曰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由其子刘和继位 。
第二任皇帝:前赵·太子 刘和
刘和(? —310) 十六国时期汉(前赵)国皇帝 。字玄泰 。刘渊子 。公元310年在位 。之前,被立为皇太子 。他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在位时间不足1月,为弟刘聪所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