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要当皇帝的谶语是真的吗?为什么只有他的谶语是真的

西汉末年,谶纬盛行,王莽篡汉就是DIY了几道谶语“告安汉公(王莽当时的爵位)莽为皇帝”,然后即位 。光武帝刘秀的人生转折点,也是由各大谶语“操持”的 。
据不正规史书记载,史学家刘向的儿子刘歆在做学问时看见一本名叫《赤伏符》的预言书,里面讲到有个叫刘秀的人将来会当天子,于是刘歆赶紧以“歆”犯了皇帝刘欣的名讳为由,改名为刘秀 。听起来是老实巴交地尊奉皇帝,实际上却是自己想当天子,刘歆这招干得倒是漂亮 。不过,盗版终究是盗版,刘歆没过多久就因质量不行而被销毁了 。
那么,正版的刘秀在哪里?刘歆看到谶纬的那年,他刚出生 。
成年后,刘秀跟着大哥刘縯到宛城游历,见到了也喜欢研究谶纬的蔡少公,一帮男人坐在一起谈天论地,蔡少公神秘地说:“据我研究,将来有个叫刘秀的要当皇帝 。”大家一听,都觉得是已经改名叫刘秀的刘歆,毕竟人家当时是王莽新朝的国师啊 。刘秀听后幽了一默,“你们怎么不觉得是我这个刘秀?”话刚说完,所有人爆发出无情的嘲笑 。
不过,这个谶语却在刘秀心里扎了根 。后来,王莽政权倒行逆施,天下乱成一锅粥,刘秀还是做庄稼汉 。凭着高超的种植技术,他在天下遭受蝗灾时仍种了一地好稻子,并拿到宛城去卖 。
宛城有个喜欢搞谶纬的人,他算出“刘氏当兴,李氏为辅”,并告诉了儿子李通 。李通比他老爹还笃信——刘氏是汉家宗室,李氏不就是我们吗?于是干脆辞职回家等待刘氏和天机 。听说刘秀来了宛城,李通赶紧把他拉到家里密谈,用老爹的谶语深情解说,奉劝刘秀起兵 。
刘秀是个谨慎的人,本来不敢答应,但考虑到大哥一直有复兴汉室的雄心,迟早也要举兵起事,又想起当初的谶语,当即决定以后不卖谷子了,跑去买了弓箭和马匹,宣布起事 。
刘秀兄弟起兵后势力单薄,只好跟当时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绿林军组队 。绿林军推举了一位叫刘玄的汉室后代即位,改年号为更始,刘秀兄弟成了别人的打工仔 。更始政权有了汉室旗号,一时间聚集了不少民众,王莽终于派出百万大军准备消灭“叛逆” 。刘秀兄弟一个在昆阳、一个在宛城,继续为更始帝卖命,好不容易昆阳大捷、宛城大破、击败王莽主力,接连而来的竟是刘縯被更始帝和绿林军害死,刘秀则被重度监视,半点看不到“当为天子”的趋势 。
后来,经几个亲信谋划,刘秀得以脱离更始帝的控制,去河北招抚 。虽然也是颠簸坎坷,却终于从山重水复走到了柳暗花明——有了信都郡、渔阳郡,又消灭了假冒汉室的王郎政权,击败了铜马军……刘秀终于有了底气,和更始帝宣布决裂 。手下趁机劝刘秀称帝,但谨慎的刘秀依然迟疑不已 。
关键时刻,老同学强华来了,还带来当初那本著名的预言书《赤伏符》 。强华翻开书,指着一行字——“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 。啥意思?能够发兵抓捕天下无道的人,就是真龙天子了 。既然谶纬都这么说,谨慎的刘秀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终于下定决心,设了祭坛,登皇帝位 。
人生中每件事都由谶纬推动,刘秀对这玩意儿愈发信任 。不过,这一套可不是只有刘秀会使 。王莽末期,天下揭竿而起,四川一带有个公孙述,势力到了一定的地步,于是总有人劝他自立为帝 。公孙述开始还不敢,后来做了一个梦,终于把这份野心付诸行动 。
梦里,有人对公孙述说:“公孙家要出皇帝,能当12年天子 。”公孙述把这事告诉了老婆,无不可惜地表示12年短了点 。公孙夫人比较想得开,说:“俗话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能当12年皇帝,赚够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