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春秋时代:贵族要哪些素质?有哪些必修课?

【按语:古代贵族堪称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 。他们都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贵族如何打仗,又有哪些“文化课”?】

春秋贵族的必修课
说过了贵族的“封建”政治体系,再来说说当贵族的基本功 。
首先得会打仗 。贵族们为上级效力,主要是打仗 。那时是驾着马拉战车,打车战 。战车都是四匹马拉着,车厢很小,一米见方,赶车的驭手站中间,拿弓箭的站左边,拿戈的站右边,跑着打 。
春秋时候一场大仗,双方投入的战车有几百辆、上千辆 。这么多车列队跑起来,浩浩荡荡非常壮观 。春秋以后就再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车战了 。
农民没有驾战车的资格,他们跟主人出征,都是当苦力干活,伺候主人的人和马 。打仗轮不到他们出风头,那是贵族们的专利 。
战车得在平坦的地面才能跑起来,两国打仗,要选开阔的地势会战 。这种地方成队的马车狂奔,随军的徒步老百姓就剩下撞挨踩的份儿了 。
后世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不选坑坑洼洼的地方,挖壕堆土,让老百姓打阵地战?因为那时贵族瞧不起,要这么打仗就没人跟你玩 。不光敌人、外国笑话你,自己国家的贵族也不愿带你混 。
贵族打车战,最推崇的是勇气 。那时玩阴谋诡计,打赢了也不光彩 。孔子之前一百多年,有过一次“曹刿论战”,曹刿不是什么大贵族(但也不是农奴),爱玩点小花招 。他给鲁国国君当参谋,和齐国的齐桓公打仗 。齐国人很有(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风度,战车列完阵,先敲鼓,自己不进攻,请鲁军先动手 。这是很高尚的风格 。但曹刿不让鲁军动,等齐国人敲了三次鼓,将士们都麻痹大意了,才下令出击,把齐国打败了 。这在那时算是特例 。原来大家只知道夸曹刿聪明,但没想过,这是齐国人风格高,没趁你冷不防直接冲锋 。
春秋时候国家间打仗,是国君(或者大贵族们)闹意气、耍威风的成分居多,不是非你死我活不可 。齐国是大国,比鲁国厉害得多,可曹刿打赢的第二年,齐桓公就娶了位鲁国公主当夫人,两个国家又和好了 。
另一位尽人皆知的宋襄公,和楚国人打仗,风格更高尚,结果吃了败仗,自己也受伤而死,成了后世的笑柄 。其实宋襄公那套观念,在当时大家都理解 。楚国人这一仗打赢了,也就班师回国,不肯继续进军把宋国给灭了 。为什么?因为楚国人也尊重宋襄公的表现,这是双方起码的底线 。所以我们不能拿后世打仗的观念去衡量春秋时代,因为后世没有贵族们的那套讲究 。
那时贵族在战场上,偶尔还会发生“单挑”,有点像欧洲骑士的决斗,两辆马车对面停好,你射我一箭,我射你一箭,两边轮流来,直到一方被射死为止 。还有风格更高、更自信的,先让挨对手射三箭,都没射中,自己这才还一箭,把对手射死了 。
打仗时,见了对方国君的战车,要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候 。哪怕要俘虏敌人的国君,也要行着礼说客套话 。这样才算是“君子”,在贵族圈子内才被瞧得起 。
所以,春秋时打仗,都是贵族自己玩的游戏,规模小,跟老百姓没关系,战争也不太伤害老百姓 。不像战国,举国动员全民皆兵,旷日持久你死我活 。翻翻《春秋》,那时候的国家差不多年年打仗,但对老百姓过日子影响不大 。
其次,除了会打仗,贵族还要有文化,起码要能识字,能看明白自己的家谱 。这是贵族和农民的区别 。到孔子的前一代人,就是孔纥在世的时候,中原的贵族们更重视文化:那时各诸侯国搞外交,贵族们宴会应酬,都讲究“赋诗” 。就是想说什么事情不能直说,先要背诵一首或几句诗,把意思暗示出来 。这和猜谜、酒令有点像,孔纥那一代的大小贵族们玩得非常起劲 。谁要是听不懂别人什么意思,或者自己的想法找不出诗来表达,就让人笑话,有不登大雅之堂的羞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