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期间为什么日军一艘军舰都没有击毁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

1894年9月17日午后发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 , 是甲午战争中海上战场最激烈的一场战役 , 也是世界海军史进入19世纪后 , 空前惨烈的大海战 。与战后中国人普遍对邓世昌和“致远”舰的事迹集中关注的情形相似 , 日本海军在这场海战中也有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 。
铁甲舰是世界海军发展进入蒸汽时代后出现的主力舰种 , 因同时具备巨炮和重甲而威名赫赫 , 当时的海军国家以能装备铁甲舰为傲 , 一如现代海军对于航空母舰的膜拜 。1885年 , 中国北洋海军获得了德国建造的“定远”、“镇远”号一等铁甲舰 , 瞬时成为亚洲第一海军 , 也一度据此控制了东亚制海权 。视己身为海洋国家的日本全社会因此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 更将中国的铁甲舰视作日本实施“开拓万里波涛”扩张国策的巨大障碍 , 日本海军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筹谋要打沉中国的铁甲舰 。大东沟海战中 , 日本联合舰队各舰对中国的“定远”、“镇远”号两艘铁甲舰给予集中“关照” , 然而竭尽所能也未能实现击沉的战果 , 甚至还留下了日军旗舰“松岛”上一名重伤的水兵临死前望着岿然不动的“定远”慨叹“‘定远’为何还打不沉”的故事 。
唯一让日本海军能够聊以自慰的是 , 在海战进入到收官阶段的下午5时之后 , 北洋海军一艘名为“经远”的军舰被其击沉的事件 。
迟到120年的疑点
整场大东沟海战中 , 北洋海军共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四舰 , 然而仔细考证各舰的沉没原因便能发现 , “超勇”舰事实上是重伤后因为舰上所起的大火愈演愈烈 , 被火烧沉;“扬威”舰则是重伤后 , 又被向战场外逃跑的北洋军舰“济远”撞击漏水而沉;中国社会传颂的“致远”舰战沉事迹实际是在向日舰冲锋途中 , 受伤越来越重 , 突起爆炸而沉 , 均不是日本海军直接攻击所致 。根据日本海军档案 , 只有“经远”舰是明确记录的被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一直攻击到沉没的中国军舰 , 更为重要的是 , “经远”舰还是一艘被称为“小铁甲舰”的军舰 , 在没有能打沉一等铁甲舰的情况下 , 获得了击沉小铁甲舰的战果 , 也勉强可以拿来彰显国威、军威 。
由此 , 日本海军在关于大东沟海战的叙述中 , 格外突出的一件战事就是进攻“经远”舰直到其沉没的过程 。甲午战争后日本海军官修军史《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中对于此事就有文辞间十分激动的描写 , “不久 , ‘经远’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 , 螺旋桨露出在空中旋转 , 红色的舰底一览无余 , 我军将士纷纷鼓掌 , 大喊‘万岁’ 。”
从大东沟海战结束后 , 有关“经远”舰被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击沉一事 , 随着日方的叙述而流传开 , 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包括中国史学界在内 , 各种关于甲午海战的著述中 , 但凡涉及“经远”沉没一事 , 几乎都完全采用源自日本的记载 。在为了纪念大东沟海战双甲子而开始的兵棋推演中 , 有关“经远”沉没情形的史实也依据日本海军档案的记载 , 但随着120年前的海战以实时再现的方式一点点推演出来的时候 , 令在场者惊愕的事情便发生了 , 日本海军引以为傲的第一游击队追击“经远”至沉没这件史实在一个多世纪后被发现存在严重的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