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 , 蒹葭杨柳似汀洲 。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词赏析】溪云初起日沉阁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 , 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 , 故国东来渭水流 。
【赏析】
这首诗题目有两种不同文字 , 今采此题 , 而弃“咸阳城东楼”的题法 。何也?一是醒豁 , 二是合理 。看来“西”字更近乎情理 , ──而且“晚眺”也是全诗一大关目 。
同为晚唐诗人的李义山 , 有一首《安定城楼》 , 与许丁卯这篇 , 不但题似 , 而且体同(七律) , 韵同(尤部) , 这还不算 , 再看李诗头两句:“迢递高城百尺楼 , 绿杨枝外尽汀洲 。”这实在是巧极了 , 都用“高城” , 都用杨柳 , 都用“汀洲” 。然而 , 一比之下 , 他们的笔调 , 他们的情怀 , 就不一样了 。义山一个“迢递” , 一个“百尺” , 全在神超;而丁卯一个“一上” , 一个“万里” , 端推意远 。神超多见风流 , 意远兼怀气势 。
“一”上高城 , 就有“万”里之愁怀 , 这正是巧用了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而取得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万里之愁 , 其意何在呢?诗人笔下分明逗露──“蒹葭杨柳似汀洲” 。一个“似”字 , 早已道破 , 此处并无什么真的汀洲 , 不过是想象之间 , 似焉而已 。然而为何又非要拟之为汀洲不可?须知诗人家在润州丹阳 , 他此刻登上咸阳城楼 , 举目一望 , 见秦中河湄风物 , 居然略类江南 。于是笔锋一点 , 微微唱叹 。万里之愁 , 正以乡思为始 。盖蒹葭秋水 , 杨柳河桥 , 本皆与怀人伤别有连 。愁怀无际 , 有由来矣 。
以上单说句意 。若从诗的韵调丰采而言 , 如彼一个起句之下 , 著此“蒹葭杨柳似汀洲”七个字 , 正是“无意气时添意气 , 不风流处也风流” 。再从笔法看 , 他起句将笔一纵 , 出口万里 , 随后立即将笔一收 , 回到目前 。万里之遥 , 从何写起?一笔挽回 , 且写眼中所见 , 潇潇洒洒 , 全不呆滞 , 而笔中又自有万里在 。仿批点家一句:此开合擒纵之法也 。
话说诗人正在凭栏送目 , 远想慨然 , ──也不知过了多久 , 忽见一片云生 , 暮色顿至;那一轮平西的红日 , 已然渐薄溪山 , ──不一时 , 已经隐隐挨近西边的寺阁了 , ──据诗人自己在句下注明:“南近磻溪 , 西对慈福寺阁 。”形势了然 。却说云生日落 , 片刻之间 , “天地异色” , 那境界已然变了 , 谁知紧接一阵凉风 , 吹来城上 , 顿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空落落 , 萧然凛然 。诗人凭着“生活经验” , 知道这风是雨的先导 , 风已飒然 , 雨势迫在眉睫了 。
景色迁动 , 心情变改 , 捕捉在那一联两句中 。使后来的读者 , 都如身在楼城之上 , 风雨之间 , 遂为不朽之名作 。何必崇高巨丽 , 要在写境传神 。令人心折的是 , 他把“云”“日”“雨”“风”四个同性同类的“俗”字 , 连用在一处 , 而四者的关系是如此地清晰 , 如此地自然 , 如此地流动 , 却又颇极错综辉映之妙 , 令人并无一丝一毫的“合掌”之感 , ──也并无组织经营、举鼎绝膑之态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 , 在“事实经过”上是一层推进一层 , 井然不紊;然而在“艺术感觉”上 , 则又分明象是错错落落 , “参差”有致 。“起”之与“沉” , 当句自为对比 , 而“满”之一字本身亦兼虚实之趣──曰“风满” , 而实空无一物也;曰空空落落 , 而益显其愁之“满楼”也 。“日”“风”两处 , 音调小拗 , 取其峭拔 , 此为诗人喜用之句格 。
- 《缑山庙》作者崔曙,原文注释翻译,只闻风竹里,犹有凤笙音
- 张耒《秋蕊香middo;帘幕疏疏风透》赏析
- 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诗意及赏析
- 柳永《雪梅香middo;景萧索》赏析
- 周邦彦《兰陵王middo;柳》诗词赏析
- 晏几道《少年游middo;离多最是》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袁枚《马嵬》赏析
- 《贻郑昌图》是谁?写的是什么内容?
- 【秋胡行】是谁写的?《秋胡行》原文,注释
- 许浑《谢亭送别》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