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为何发生大旱灾?李鸿章挪用军饷救灾

1876年初春 , 京师 。
【晚清为何发生大旱灾?李鸿章挪用军饷救灾】接连几个月都没下一场雨了 , 京师和直隶地区人心惶惶 。朝廷也注意到这种现象 , 于5月11日颁发上谕 , 称:“京师入春以来 , 雨泽稀少 , 节逾立夏 , 农田待泽孔殷 。”
对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经济来说 , 洪灾和旱灾都很麻烦 , 因此 , 朝廷很关心 , 迅速出台了处理措施:祈雨 。朝廷命令5名大臣 , 怀着虔诚的心情祈雨 , 希望上天开恩 , 普降甘霖 。
然而 , 祈雨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旱情一直持续到冬天 , 让当年的秋粮颗粒无收 。甚至连与直隶相邻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旱情 , 出现庄稼大面积歉收的情况 。
1877年 , 一场罕见的大旱灾爆发 。由于大旱灾从1877年横跨到1878年 , 而1877年是丁丑年 , 1878年是戊寅年 , 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 。
粮食没有收成 , 灾民只好吃草根树皮度日 。在1877年春天 , 灾民还能吃上草根树皮 , 到了夏天 , 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后 , 就出现了买儿卖女的现象 。《申报》记载:
“到处灾黎 , 哀鸿遍野 , 始则卖儿鬻女以延活 , 继则挖草根拨树皮以度餐 。树皮既尽 , 亢久野草亦不复生……路旁倒毙 , 无日无之 。”每天都有人 , 因为饥饿 , 倒毙于路旁 , 触目惊心 。
饿死还仅仅是第一步 。当所有能够果腹的东西 , 都被搜刮干净后 , 必然出现“人相食”现象 。具体现象咱就不说了 , 太惨烈 , 怕您的心脏承受不了 。只说一份数据:美国学者、华洋义赈会秘书沃尔特·马洛里在《饥荒的中国》中透露 , “丁戊奇荒”导致900万——1300万人死亡 , “一八七六至一八七九年间……因受饥饿疾病及强暴之侵迫而牺牲者,约有九百万至千三百万人之多 。”
山西巡抚曾国荃在《请饬拔西征军饷疏》中 , 描述“晋省(山西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余里 , 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 , 大祲奇灾 , 古所未见 。询之父老 , 咸谓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 。”曾国荃将这场大旱灾称为两百年不见的大灾荒 。
“丁戊奇荒”最严重的地方是直隶地区 , 直隶地区的最高军政民长官是直隶总督 。当时 , 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 是直隶地区广大民众的“父母官” , 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赈济灾民 。
怎么赈济灾民呢?无外乎两个办法 。一是直接筹措、调集粮食 。二是多方筹资、购买粮食 。
在筹措粮食方面 , 直隶地区是没有粮食了 , 直隶地区周边各省也没有粮食了 , 李鸿章只好奏报朝廷 , 调集其他省份的漕米 。从1877年到1878年 , 两年间 , 在李鸿章的争取下 , 朝廷拨付了共计21万石漕米 ,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情 。
在筹措资金方面 , 李鸿章首先向朝廷伸手 , 要了14万两银子赈灾款 。那时候 , 朝廷财政吃紧 , 户部也没啥“余粮” , 这些钱拿出来后就再也无能为力了 。李鸿章只能另外想办法 , 比如 , 请兄弟省份支援 。1878年 , 李鸿章收到来自江苏、上海、两淮、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广西等省的赈灾款 , 共计11余万两银子 。李鸿章还破天荒地接受外国援助 , 在华人聚居的地方筹措善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