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禽治国颇有才能,为什么还是有人预测要被齐国超越?

由于自己还要在朝廷里面辅佐君主 , 周公就让他的儿子去鲁国接受封地 。临走之前嘱咐儿子说 , 我的身份已经跟高贵了 , 在这个天底下能比我强的人也许只有君主了 , 但是我从来也不骄傲 , 如果有人来拜访我 , 我可以先暂停洗头 , 甚至可以先不吃饭 。这样子来对待别人 , 我都很担心会有贤人对我不满意 , 你出去之后千万不能因为这块封地是自己的 , 就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别人啊 。
这段话后来还被曹操借用 , 写在了诗里面 。小编反复思考了这一段话 , 觉得说的十分中肯 , 周公确实有值得自豪的身份 , 但是他依旧勤勤恳恳 , 他的儿子也没有因为有了土地 , 就只顾着自己享受 。
到了鲁国之后 , 伯禽开始了他的工作 , 谦虚的听取有用的建议 , 并且适中告诉自己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治理国家 。把鲁国向着一个好的方向推动 , 并且在有危难的时候 , 他还担任了一回军事指挥 , 指挥着联军打败了敌人 , 维护了鲁国的安定 。他已经十分勤奋的想把这个国家整治好 , 这在后代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 因为有太多的人坐上这个位置之后 , 就只想着自己的享乐 , 不想管理事务 。
但是却还是有人说 , 鲁国在往后的日子里一定会被齐国压制 , 后来的事情也确实这样发生了 , 齐国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面 , 确实比鲁国强大 , 并且最后楚王灭掉了鲁国 , 齐国还是作为七个大国存在着 。他是哪里没有做好 , 会对后世产生这样的影响呢?
因为说这句话的人看到了这样的事情发生 , 伯禽在三年之后 , 才回到天子那里回报自己治理国家的情况 。本来这个事情应该在一年以内就完成的 , 但是他却拖到了第三年 , 天子问他为什么这么缓慢才过来 , 他说治理国家不应该急躁 , 而是要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 , 一点一点的变革 。
他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十分可靠的理由 , 他认为守丧都需要三年 , 他想要做彻底的改变 , 当然也就需要这么多的时间 。这样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 他说的也确实很有道理 。但是同时期发生的另一件事情 , 突出的表现了伯禽在治国上面的失误 。
跟他相差的时间不久 , 吕尚被封到了齐国 , 仅仅五个月之后 , 他就回来汇报成绩了 , 天子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啊 。他说举措一定要快速 , 简洁明快达到最好的效果 , 才是治理国家的必要应当简要一些 , 那些没有比较的礼节完全可以省略掉 , 抓住最关键的东西 。
听完这两个人的不同说法之后 , 周公旦的心里就有了考量 , 觉得鲁国将来一定不如齐国 。小编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具有智慧 , 一眼找到了最要命的地方 , 并且真的被他预料中了 。因为缓慢一定会伴随着复杂 , 一旦事情变得多了 , 环节变得多了就一定会降低效率 。然而政治却十分讲究效率 , 你的政策一定要跟当时的发展贴合 , 如果有战事的时候 , 就必须要快速的作出决定 。
在后来的鲁国就受到了第一代国君的影响 , 体制不是很鲜明 , 也没有很高效 。因为权力不明晰 , 导致了很多问题 , 太过缓慢的政策实施也让地方出现了很多弊病 。就算是在鲁国最强盛的时代 , 都是有几家共同控制着决定权 , 如果有哪一方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 不满意决定的话 , 都会影响整体 , 因为犯了这个错误 , 鲁国最后被齐国超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