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一个叫惠征的道员病故于镇江 。惠征两个女儿带着灵柩从镇江出发,乘船一路北上 。她们来到清河县地界时,清河县令吴棠派人送了300两银子奠仪,还亲自上船祭拜 。两姐妹很感动,因为这位清河县令与惠征素不相识 。吴棠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他根本就是送错了奠仪 。
没过多久,姐姐入宫,当了咸丰皇帝的妃子,被册封为“兰贵人”——她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掌权后,对吴棠厚爱有加,将他从正四品的徐海道员,连升三级,升迁为从二品的江宁布政使 。吴棠从此平步青云,官至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四川总督、成都将军等职 。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充满着“雪中送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传统文化精神,正能量满满 。可惜,这是一个虚假的故事 。
查《清史稿》等资料,惠征病故于镇江的时间为1853年 。然而,早在一年前的1852年初,惠征的大女儿就被选为咸丰皇帝的妃子,被册封为“兰贵人”,居住在深宫大院 。1853年,当惠征病故于镇江时,“兰贵人”怎么可能出现在镇江,护送父亲的灵柩北上呢?
有人或许会说:“虽然惠征的大女儿已经被选为咸丰皇帝的妃子,但父亲死后,子女守孝也是人之常情 。”是的,清朝很注重“以孝治国”,父母死后,儿子哪怕在朝廷做官,也必须辞掉官职,回家为父亲守孝三年 。期间,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不能参加任何娱乐活动 。这叫“丁忧” 。不过,这只是对儿子的要求 。如果女儿已经出嫁,就要为公婆家里的人守孝,不必回家为娘家人守孝 。
惠征的大女儿已经出嫁,就算守孝,也是为咸丰皇帝家守孝,断无回家为自己父亲守孝的道理 。
另外,清朝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王朝 。皇帝是一国之主,具有最高的权威 。“兰贵人”虽然只是咸丰皇帝的一名妃子,在后宫中等级和地位并不高,但毕竟也已经跻身“主子”之列 。而主子是不可能为臣子守孝的 。因此,按照皇室礼仪制度,“兰贵人”也绝不会出宫为父亲惠征守孝 。
既然“兰贵人”不可能出宫为惠征守孝,她又怎么可能护送父亲灵柩,并因此而遇上清河县令吴棠呢?
事实上,吴棠之所以在官场上走得比较顺畅,与他的个人能力和操守有很大的关系 。
吴棠出身穷苦家庭,自幼就勤奋读书,以举人大挑一等被授予淮安府桃源县令一职,从此步入官场 。吴棠做官很踏实,经常身穿便服,到民间访贫问苦 。吴棠清廉自持,从不吃拿卡要,在龌龊的晚清官场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
更重要的是,吴棠是一个难得的“能吏”,能干实事 。
在桃源县令任上,吴棠亲力亲为,整治匪患和水患,将境内治理得妥妥当当 。在邳州知州任上,由于境内发生洪灾,导致盗匪频繁 。吴棠提出“首恶必惩,协从解散”策略,迅速平息了匪患 。同时,吴棠兴修水利,赈灾济民,让境内恢复到安居乐业的状态,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
那时候,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会打仗,是所有官员必备的生存技巧 。吴棠是典型的读书人,却自带“打仗”属性 。
1860年,捻军名将李大喜、张宗禹率部2万多人攻入清河县 。清军守将死的是,逃的逃,只有吴棠临危不惧,招集了一批乡勇,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击退捻军 。
同时,吴棠情商也很高,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保持着较好的关系 。
1868年8月9日,直隶总督曾国藩曾经致函夸赞吴棠:“阁下昔在江淮,于属员曲加体恤,恩厚如山,至今传为美谈 。”
- 为什么刘邦的遗嘱能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
- 慈禧冬天的两个特殊爱好,太监冒汗,宫女傻眼
- 谭嗣同在菜市口被斩,慈禧专门让刽子手挑了一把钝刀
- 宫女回忆:慈禧晚年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鬼
- 晚清名臣张之洞靠什么征服慈禧:竟能连升四级
- 沈荩,慈禧唯一一次后悔杀了记者
- 慈禧年轻时有多美?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美女
- 辛酉政变成功的原因慈禧是怎么获得胜利的?
- 慈禧与辛酉政变慈禧太后为保命而发动的政变
- 慈禧借10万,有个山西人直接豪爽说我给您30万两,不够了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