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状元彭汝砺墓葬究竟在何处?( 四 )


其《彭氏宗谱·宁氏批书》载:“本里江村湖井长山,乃洵之祖山也,予妹夫彭汝砺公生谋佳城,爱而求之,而未出笔,今不幸公卒,从命将祖山批付彭甥佚作修三人,安妥公柩 。其山上至岭脊,下(至)龙潭周围,七十余亩俱附彭宅永远管业 。长蒙庇佑,自后宁氏之族再无得主兹山矣,各房子孙敢有故违擅起争端者,许令彭甥责此出官,准不孝谕 。建炎三年(1129)七月十二日浮梁宁洵书批 。”
无论是墓碑还是宗谱,尽管记载详尽,事由清晰,但其所述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实际上,由《彭待制汝砺墓志铭》(曾肇撰)可知,彭汝砺是宋绍圣元年(1094)殁于江州(治今江西九江)知州任上,享年仅五十四岁,上述错误有几点:一是彭汝砺去世前的情况,由江州知州任上误为致仕(即退休);二是去世的时间,由1094年误为1129年;三是去世的地点,由殁于江州官署误为浮梁宁氏门;四是丧事操办人,由弟汝霖、汝方及诸子误为妻姪宁琯;这些均与史实严重不符,特别是去世的地点、丧事操办人的严重错误让其葬于浮梁的说法根本无法立足 。
因此,葬于江西浮梁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足为信 。但其影响较广,不仅乐平、浮梁等地信奉此说,甚至于还影响到了鄱阳滨田,这是当今研究者必须深思并加以辨析的 。
三、江西鄱阳说,从迁葬到始葬的本来面目
葬于江西鄱阳县的说法流传于今赣东北大部分地区,具体位置为今鄱阳县鄱阳镇任家村委会东江村大滨田山 。
据上文中的《江西通志》(清雍正版)卷一百十《邱墓》“饶州府”条目所载,“林志”认为彭汝砺墓在“延祥观”、“安志”认为彭汝砺墓在“鄱阳药炉山” 。“延祥观”、“鄱阳药炉山”,看似两个地方,则实指向同一个地点 。药炉山,又称马蹄山或马迹山,因仙坛观(宋代称延祥观)建在药炉山上,故又称仙坛山;紧邻其南边的是滨田彭氏祖坟山,为区别相邻的另一座滨田彭氏山,当地人今称之为大滨田山 。
《饶州府志》(明正德版)第三卷“坟墓”未载彭汝砺墓 。《饶州府志》(清康熙版)第十三卷“坟墓”鄱阳县条目载:“彭状元汝砺墓,在仙坛药炉山,按章凤应续鄱志又载在浮之屏山” 。《饶州府志》(清同治版)第三十一卷“茔墓”有类似记载 。
《鄱阳县志》(清康熙版)第十五卷“坟墓”载:“彭状元汝砺墓,在仙坛药炉山,按章凤应续鄱志又载在浮梁之屏山” 。《鄱阳县志》(清乾隆版)第二十二卷“坟墓”、《鄱阳县志》(清道光版)第二十九卷“茔墓”所载与此相同 。《鄱阳县志》(清同治版)第二十二卷“茔墓” 载:“彭状元汝砺墓,在仙坛药炉山 。按:章凤应续鄱志又载在浮梁之屏山,通志(《江西通志》)云在府城延祥观 。”
由此看出,无论省志、府志还是县志,都倾向于“在仙坛药炉山”,但又不能肯定,以至《江西通志》(清雍正版)说“未知孰是” 。笔者推测,在明前期(约1450年之前)的资料是认为彭汝砺墓在浮梁屏山,如章凤应的《续鄱阳志》;而在明后期(约1464年之后)的资料又转向于墓在鄱阳药炉山 。这其中原因可能与明天顺八年(1464)鄱阳滨田彭氏组织在药炉山重建状元墓有关 。
在彭氏宗谱中,多数认为彭汝砺墓初葬于浮梁江村,后由其子彭修迁葬于“鄱阳药炉山 。”
如鄱阳县滨田村《锦标彭氏宗谱》(民国丙戌版)载:“绍圣甲戌(1094),贬公出知江州,卒于宦所,寿五十四岁,葬浮梁江村,南向朝井坑 。…子修公奉勅命迁公葬于怀德乡仙坛山之西 。”
其观点是:彭汝砺先葬于浮梁县江村(今浮梁县湘湖镇洞口村委会江村组),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彭汝砺幼子彭修奉敕命将父亲坟墓由浮梁江村迁往鄱阳仙坛山,并将母亲宁氏坟墓也由鄱阳牛首山(今鄱阳县城姜夔公园内)迁此合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