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汝坟贫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汝坟贫女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
译文
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
她说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丁壮 。
郡中的官吏下来态度强暴,县官那里敢表示违抗 。
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担搁,老迈的父亲扶着拐杖上路忙 。
临走时再三拜托四邻,希望对弱女多多相帮 。
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 。
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河边堤上 。
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人依靠,父亲的尸体也无力安葬 。
生女儿比不上男子,我虽活着有什么事可以承当?
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注释
(1)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 。《诗经·周南》有《汝坟》诗,以妇女的口吻诉说“王室如毁”,此诗也写妇女的哭诉 。此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 。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
(2)再点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 。
【梅尧臣《汝坟贫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3)道死:死在路上 。
(4)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 。
(5)昆阳:故地在今叶县 。
(6)行哭:即哭 。行,从事,做 。
(7)丁:成年的男子 。
(8)壮:壮年人 。
(9)督:督促 。
(10)遣:遣派 。
(11)稽留:停留 。
(12)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 。
(13)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
(14)依傍:依靠 。这两句是说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 。
(15)适:刚才 。
(16)闾里:乡里 。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 。
(17)疑:迟疑 。
(18)强:勉强 。是说想打听一下父亲的消息,又怕凶多吉少,所以迟疑不敢问 。
(19)弱质:柔弱的身体 。贫女自谓 。
(20)何所当:活着有什么用?当,抵当 。
(21)拊膺:捶胸 。膺,即胸 。
(22)奈向:犹言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呢?奈,犹何 。
赏析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乒,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 。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 。”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 。那首诗,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近,仍然有个依靠 。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 。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 。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是贫女控诉的话语 。这段话可分为三小段 。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诉说老父被迫应征的情况 。前四句诉说家中孤苦,没有丁壮,老父年迈无依 。郡吏征集弓手,强迫老父应征,县官虽知实情,却不敢违抗 。后四句诉说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紧迫,不许稽留,老人只得拄着拐杖应役 。在老父上路之时,贫女殷殷地嘱托同行的乡邻,恳求他们照顾年迈的父亲 。按照当时诏书“三丁籍一”的规定,这家本不在征集之内,但是官吏们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 。《田家语》诗中所写的“搜素稚与艾,唯存跛无目”,与这里所说的情况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