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太监的五项之最是哪五项?都是由谁创造的

北宋时,枢密院同中书省分立并称二府,枢密院设枢密使主军,中书省设宰相一职主政 。宋史上说“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 。”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大太监童贯官拜掌控朝廷军事大权的枢密使,领枢密院 。从此,童贯全国兵权在握,权倾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 。
童贯开创了中国历史太监的五项之最:
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
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统兵二十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以副使的身份,于政和元年出使辽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王);
中国历史上唯一长着胡须的太监(与他年近二十岁才净身有关) 。
北宋末年,由于宋徽宗醉心于书画艺术不务正业,致使纲纪不振腐败横行,朝政由“六贼”把持,他们分别是:蔡京、王黺、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 。蔡京与童贯是响当当的“六贼”领头人物,时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因其是阉人,媪即母),不无讥讽之意 。
当时都城汴梁流传着一首民谣:“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菜”便是指反复无常、两面三刀、唯利是图的蔡京 。“筒”是指大太监童贯 。
作为“六贼”头领之一的童贯,因为主持与金人签订引狼入室的“海上之盟”,成为导致靖康奇耻的大罪人,千年来人们对其骂声不绝,被《宋史》列为“奸臣” 。妇孺皆知的《水浒传》中也曾多次提到童贯,写他统领80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被杀得只身逃回了汴京 。
童贯,开封人,字道夫,读过四年私塾,净身进宫当太监时已老大不小,近二十岁了 。《宋史》记载他“颐下生须十数”(也就是说童公公的下巴不同于其他太监,他的下巴有若干稀稀拉拉的胡须);“状魁梧,伟观视”(不但英俊,而且很魁梧,看上去还很伟岸);“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 。”(阳刚之气十足,力量感很强,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太监) 。
童贯净身入宫时,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 。李宪曾在西北边境上担任监军多年,童贯跟随李宪出入前线,曾十次深入西北,对军事颇为熟悉,但在神宗皇帝一朝,命运之神并未垂青童贯,进宫二十余年,他始终没有出人头地 。这一局面,终于在赵佶做了皇帝后得以改变了 。
宋徽宗赵佶继位时,童贯已经四十八岁 。宋徽宗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童贯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 。一般说来,内廷供奉官大体相当于皇宫的采购供应处长,并不是一个多高的职位,却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肥差 。童贯没有满足于捞取好处,而是尽心尽职地区办好了这趟差事,甚获宋徽宗的欢心 。
宋徽宗任命童贯担任西北监军,平息羌族吐蕃的叛乱 。宋军开到前线湟川后,恰巧汴梁的太乙宫失火,宋徽宗十分迷信,认为是败战之兆,于是火速传一道手谕给童贯,阻止他出兵 。童贯却胆大包天,他看罢手谕后马上若无其事的折起来放好 。宋军主将王厚问:“不知陛下何故降旨?”童贯竟若无其事地说:“没有什么,只是敦促我等速取成功罢了 。”
结果,宋军一举收复四州 。将士们兴高采烈之际,童贯则在庆功宴会上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诏,传示军中将领们观看 。大家一看之下,无不大吃一惊,要知道矫诏可是灭族的大罪 。领军主将惶恐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童贯回答说:“那时士气正盛,这样子止了兵,今后还怎么打?”主将问:“那要是打败了可怎么办?”童贯说:“这正是我当时不给你们看的原因 。打败了,当然由我一人去领罪 。打胜了,大家都有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