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middo;幽州九日】作者汪元量,原文翻译赏析

《望江南·幽州九日》是宋末元初词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即景生情,叙写囚禁客馆,长夜无眠,含悲忍泪,思念遥远的家乡和亲人 。下片搔首长叹,将家国之恨融入身世之感,时逢重九,更加使人肠断肝裂,无可奈何,只得“和泪捻琵琶”,聊以一曲表达佳节思亲之情 。此词朴实自然,语极沉痛,表达了阶下之囚的心声,读来凄恻动人 。
望江南⑴·幽州九日⑵
官舍悄⑶,坐到月西斜⑷ 。永夜角声悲自语⑸,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⑹ 。绮席象床寒玉枕⑺,美人何处醉黄花⑻ 。和泪捻琵琶⑼ 。
词句注释
⑴望江南:词牌名,此体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
【【望江南middo;幽州九日】作者汪元量,原文翻译赏析】⑵幽州:古九州之一,辖境在今河北、辽宁一带 。这里是指元大都燕京(今北京市) 。九日: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 。
⑶官舍:官方的馆舍 。作者初到燕京时,被拘留于会同馆内 。
⑷月西斜:指拂晓时分月将落 。
⑸永夜:长夜 。角声:军中号角声 。
⑹搔首:用手挠头 。嗟(jiē):叹息 。
⑺绮(qǐ)席:华丽的卧具 。象床:镶有象牙的床,床的美称 。寒玉枕:用碧玉做的枕头 。
⑻黄花:指菊花 。
⑼捻(niǎn):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 。
白话译文
官方馆舍里十分静悄,夜晚难眠一直坐到明月西斜 。漫漫长夜里阵阵角声,凄厉悲凉好像是在自语;这亡国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胆正在日夜思家 。可是南方北方各自是天涯 。
愁苦的肝肠断裂,心中烦乱不禁搔首一声长叹 。想那旧日宫殿里绮丽的席子、象牙床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阳何处与臣下醉饮黄花下 。只好和着泪水弹琵琶 。
文学赏析
每逢重阳节,人们都要怀念远出在外的游子,异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 。中国古代诗人也屡屡在诗中表达重阳节思亲的情怀 。如杜甫《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脍炙人口之作 。而汪元量由重阳节感发的就不仅仅是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为深情的,是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
小令分上下片 。上片主要是对思念故国的情绪和气氛的渲染 。开头:“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而作者心绪如麻,不能成寐,面对一弯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汪元量举头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仅仅是故乡,而要广泛、深沉得多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这两句紧承上面,进一步表达一种悲痛的情怀 。长夜漫漫,角声时起,给人一种绝域苍茫的肃杀气氛,在这阴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愤地喃喃自语,聊以排遣内心的痛苦于万一 。这种悲痛的来源就是对“家”的无限思念 。这个“家”主要是指已经沦丧于蒙古铁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个大“家”,当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 。“南北各天涯” 。从南宋临安到元大都,重山叠水,遥距数千里,真可谓天各一方 。即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怀念,正是在这样的近乎绝望的境地中,才显得更加悲壮,更加沉重 。
词入下片,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绪变为具象的行为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作者虽有回天之愿,却无回天之力 。作者思念国家、以至肝肠寸断,却只能以搔首长叹作结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这只是一种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的举动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这两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体内容 。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宫中那些拥金枕玉的美女们,在重阳节总是开怀畅饮,醉赏菊花,尽情欢笑 。而今国破家亡,她们就不能象往年那样了 。即使她们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强颜欢笑,但由于物是人非,她们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 。末句“和泪捻琵琶”再次把内在感情化为具体行动 。悲愤交集,热泪长流,但又不能跃马扬鞭,奋战沙场,只能捻动琵琶 。弹上一曲曲悲歌 。在这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中,会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