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辨奸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二 )


【苏洵《辨奸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现在有人嘴里背诵着孔子、老子的话 , 亲身实践着伯夷、叔齐的行为 , 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和不得志的士人 , 相互制造舆论 , 私下里互相标榜 , 以为自己是颜渊、孟轲再世 , 然而他们为人阴险狠毒 , 和一般人的志趣不同 。这是把王衍和卢杞合成一个人了 。他在社会上酿造的祸害还能说得完吗?脸面脏了不忘洗脸 , 衣服脏了不忘洗衣 , 这本是人之常情 。现在他却不是这样 , 身穿奴仆的衣服 , 吃猪狗的食物 , 头发蓬乱得像囚犯 , 表情哭丧着像家里有人去世 , 却在那里大谈《诗》《书》 , 这难道说是人的真实的心情吗?凡是办事不近人情的 , 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之辈 , 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样的人 。此人借助当世享有盛名之力 , 来促成他尚未形成气候的祸患 。虽然有励精图治的君主 , 敬重贤才的宰相 , 也还是会选拔并重用他的 。这样 , 他将成为天下的祸患 , 是必定无疑的了 , 这就不只是王、卢二人所能比拟的 。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 , 并没有显赫的功勋 。”如果这个人没有被重用 , 那么我的话就有些过头了 , 而此人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 。谁又能知道祸患会达到上述这种地步呢?不然的话 , 天下将要蒙受他的祸害 , 而我也会获取卓有远见的名声 , 那就太可悲了!
注释
①静者:指能够冷静地观察周围事物而做出合理结论的贤人 。
②天地阴阳之事:指自然现象 。古人认为自然界有阴阳二气 , 二气交互发生作用 , 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自然变化 。
③贤者:旧说以为是影射欧阳修 。据史书记载 , 曾巩曾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的文章 , 欧阳修大加赞赏 , 并帮助王安石考取了进士 。
④山巨源:山涛(205—283) , 字巨源 , 晋初人 , 任吏部尚书 , 为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 。他喜好评论人物 , 对王衍的评价不高 。王衍(256—311):字夷甫 , 晋初人 , 任尚书令、太尉 。衍有盛才 , 常自比子贡 。当时晋室诸王擅权 , 他周旋于诸王间 , 唯求自全之计 , 后死于战乱之中 。
⑤郭汾阳:即郭子仪(697—781) , 唐华州(今属陕西)人 , 累官至太尉、中书令 , 曾平定安史之乱 , 破吐蕃 , 以一身系国家安危者二十年 , 后封为汾阳郡王 , 世称郭汾阳 。卢杞:字子良 , 唐滑州(今河南滑县一带)人 , 唐德宗时任宰相 , 搜刮民财 , 排斥异己 。杞相貌丑陋 , 好口辩 。后被贬职死于外地 。
⑥忮(zhì):嫉恨 。
⑦惠帝:晋惠帝(290—306在位) , 晋开国君主司马炎之子 , 以痴呆闻名 。他在位时不理朝政 , 大权旁落 , 终导致“八王之乱” , 晋室随之衰败 。
⑧眩(xuàn):通“炫” , 惑乱 。
⑨德宗:唐德宗(780—805在位) , 唐代晚期的庸君 , 他削去郭子仪的兵权 , 重用卢杞 , 导致朝政紊乱 。
赏析
把《辨奸论》全文连贯起来看 , 在写作目的上 , 作者确有所指 , 而所指的具体人物 , 作者又未点明 。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考证 。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 , 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