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重压缩检测学习计划和笔记( 八 )


当第二次GOP设置比第一次小时,实验效果都会变差,这是因为帧间预测的错误传播容易消除I-P帧的伪影 。
10.2 Bit Rates对实验的影响
同比特率变化检测的理论分析,特别的,实验证明当参数属于下采样时,压缩域的信息比像素域更work 。(原文:这表明压缩域的编码信息更适合提取鲁棒特征,特别是在重编码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有损量化时 。此外,当B1≤B2时,所有方法都有很好的检测结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压缩和解压缩域中,双重压缩引起的痕迹的强度可以保持相对可区分 。)
做这个实验也是看算法在上采样/下采样场景下的效果是否鲁棒,不过这里的比特率是否单独代表了上下采样这个场景,目前还不理解,还要学习编码过程 。
10.3 QP对实验的影响
这里做的是相同编码参数的场景,通常情况下 ,QP越高,效果越来越差 。在本文中,随着QP的增加,准确性并没有明显的降低或增加 。这是因为无论QP的值如何变化,量化过程所引入的失真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连续压缩过程中,信息的丢失肯定会导致像素值的变化,而我们提出的检测特征可以有效地表征这种类型的变化 。
11 压缩与重压缩导致的误差损失
视频压缩过程主要由预测变换、量化和熵编码组成 。
量化过程中通常会引入f偏移量控制量化系数的舍入关系(偏移量的作用是防止量化误差过大,并降低量化引起的失真,量化过程使用整数进行,所以需要floor),这会引起舍入误差,一般称其为量化误差 。
在量化后,还需要将帧逆量化和变化,并进行环路滤波将其作为参考帧 。
其中RT代表舍入和截断操作,这一部分的信息损失主要由舍入截断误差(这里的舍入是将浮点数舍入为离散整数 截断误差是因为逆量化器的运算数位表示有限,所以在恢复为原始信号时会出现误差)和环路滤波(主要是去块滤波)导致的 。
1.针对假比特率场景
真比特率视频编码时量化矩阵中的元素是比较小的,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保留视频地细节和视觉质量 。因此真高清视频的信息损失主要来源于量化和舍入截断 。
为了伪造假高清视频,假比特率视频第一次编码的Q1是远大于Q2的,不仅如此,第一次压缩由于Q1较大,块伪影会更加严重,因此第二次压缩会采用去块滤波技术消除伪影,因此假高清视频的信息损失主要来源于量化和去块滤波 。
两种不同的信息损失经过多次重压缩在空域所显示的伪影不同,因此可以用于检测 。
除了空域的伪影,在编码域中,假比特率视频的帧内和帧间预测模式也会有所变化,第一次压缩降低了图像的纹理复杂度,因此第二次帧内编码会使用更多的和DC模式,角度模式中会使用更多的H0和V0 。第一次压缩也减少了块间的时空差异,因此在第二次帧间编码中会使用更多的Skip模式,因此在编码域中也可以找到特征 。
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仍然是因为量化误差,
如果是比特率上升或QP下降(假高清)的场景,那么第一次量化产生的误差大,那么第二次编码时预测模式变化的就更多 。
如果是比特率下降或者QP提升(假低清)场景,那么第一次量化误差相比就小的很多,那么第二次编码时量化会更严重,而重压缩痕迹也会因此退化的更严重,那么基于预测模式就很难检测出假视频 。
“若用ERR 表示误差,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NQRT 和 NLP 之和 。NQRT 指的是量化、舍入和截断损失,NLP 指的是循环滤波损失 。这里主要考虑量化损失,因为舍入和截断损失相对较小 。具体来说,NQRT 损失可以视为量化引起的高频损失,因为一些高频系数会被量化为 0 。而循环滤波可以抵消因块效应和环绕效应引起的不一致性和波动,因此 NLP 也可以视为高频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