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的流量担当,胡适狠命捧场( 二 )


为何大文豪郑振铎为何会如此“没品”,对一个艺术家恶语相加?其实在这场骂战中,梅兰芳不过是充当了其批判中国传统京剧的一个靶子罢了 。郑振铎在《倒梅运动之先决问题》一文中说,“我们要打倒伪的艺术,必先打倒这般拥护伪艺术的家伙——上海的文乞” 。
可见他的真实目的并不在打倒梅兰芳,而在于“打倒伪的艺术” 。但打倒传统戏曲竟要从打倒梅兰芳开始,正从侧面说明梅兰芳社会上的影响力,一个时代的流量担当 。
03 毒舌鲁迅岂能错过
遇到这种流量巨大的演艺圈名人,深具自媒体达人潜力的鲁迅先生又怎能错过蹭热点的机会?
据统计,仅《鲁迅全集》中,对梅兰芳的评论文字就有十七处之多,讽刺多集中在其表现形式上 。此外,鲁迅在晚年还专门写过两篇评论梅兰芳的文章 。
《论照相》一文中,鲁迅毫不留情地对梅兰芳扮演的黛玉进行身段、外貌上的攻击,“我在先只读过《红楼梦》,没有看见‘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时候,是万料不到黛玉的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 。我以为她该是一副瘦削的痨病脸,现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个麻姑 。”
【他是民国的流量担当,胡适狠命捧场】《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中,鲁迅又对票友最爱的唱腔进行嘲讽,“前几天的夜里,忽然听到梅兰芳‘艺员’的歌声,自然是留在留声机里的,像粗糙而纯的针尖一般,刺得我耳膜很不舒服 。于是我就想到我的杂感,大约也刺得佩服梅‘艺员’的正人君子们不大舒服罢,所以要我不再做……世上爱牡丹的或者是最多,但也有喜欢曼陀罗花或无名小草的 。”
鲁迅不愧是民国“第一毒舌”,讽刺起人来也是毫不留情 。
04 尴尬的胡适粉儿们
学术圈有没有梅兰芳的真爱粉呢?
胡适先生要算一个 。梅兰芳在国内成名立腕后,很快就代表中国到国外进行演出,成为“国际巨星” 。1919年,梅兰芳首次访日,在东京和大阪演出13天;1924年为支援东京帝国剧场的复兴,并为日本大地震灾民募款,再次赴日演出 。
1930年,梅兰芳应邀率团赴美,将中国京剧引入世界艺术之林 。一位美国评论家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后写道“你忘记了一切,仅剩下他所绘制的一幅优美的图画,每个富有表情的姿势都象(像)中国古画那样浓重而细腻,单单服装和容貌看上去就十分美丽,充满极其微妙的庄严和宁静 。”
梅兰芳在美国演出的成功要感谢胡适 。
从1929年秋开始,梅兰芳为了准备赴美演出,曾多次造访胡适,专程向他讨教有关赴美演出事宜 。对于如何征服美国观众,他心里没底,请求胡适为他选戏目,在内容旨趣、艺术风格上为他做指导 。
据《胡适之晚年谈话录》记载:“当年梅兰芳要到美国表演之前,他每晚很卖力气的唱两出戏,招待我们几个人去听,给他选戏 。那时一连看了好多夜 。梅兰芳卸装之后,很谦虚,也很可爱 。”
胡适帮助梅兰芳筹划赶赴美国演出的事情,把中国的京剧文化推向海外 。
你以为胡适1930年代才认识梅兰芳?那可小看名人的朋友圈了 。
《胡适日记》记载:“1928年12月16日,梅兰芳来谈,三年不见他,稍见老了 。”
这话给人无数的想象空间 。
胡适先生的粉丝不干了,《中国晚报》上曾刊登过一位笔名为“自在”的胡适粉丝来信 。
他在信中先表达了自己的失望,“把我十多年来钦敬崇拜的心理,降到零点以下”,然后奉劝胡适专心学术,“《中国哲学史大纲》还未写完,你又何必花有用的光阴,去做那些无聊事体 。”最后希望偶像迷途知返,“适之先生,愿你不要这样腐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