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安排到李世民身边的卧底,一辈子都没暴露( 二 )


外面的大将已经有人投靠东宫,东宫不再只是一座孤立的大殿 。
李建成也不是昨天的李建成了,今天的李建成大功在握,手有强兵,内有良谋 。这不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对手 。
如果你是李世民,看着自己的优势一点点流去,看着自己一步步走进失败的沼泽,看着自己要得到的东西离自己越来越远,你会做什么决定?我想,只有一个回应 。
反击!剑走偏锋,侥幸一博的反击!
回到杨文干事件,现在我们知道,李建成已经胜券再握,他完全没有必要去搞一场没成算的宫廷政变来登上皇位 。而李世民是有这个需求 。
为了彻底击败李建成,李世民跟他的智囊团策划了这一起杨文干的事件 。这是我的判断,同样,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判断 。史书的最大魄力也许就在其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吧 。
杨文干事件之后,李渊没上当,李建成还是太子,李世民还是秦王 。所有人的位子都没有必变,但一切都已经改变 。
父子,兄弟,裂缝已无法弥补 。
最后,再交代一下杨文干事件的一些边角料,我们只说过李渊最后没有上当,却没有解释李渊改变主意的原因 。从史书透露的信息来看,李世民如此周密的策划,如此完美的执行,最后都没有奏效,是因为出了一个内奸 。
此人叫封德彝,官居吏部尚书,在此前,封德彝曾经担任过天策府司马 。李世民一直当他自己人 。
事后证明,这位封德彝堪称唐朝最成功的双面间谍,他是李世民的人,但也是李建成的人 。而这个秘密一直到他死了都没被发现,李世民当上了皇帝,还给人家一个“明”的谥号 。
据记载,李世民前脚刚去平定杨文干之叛,李元吉就跟嫔妃们前去为建成求情,但均未奏效,最后,封德彝出马劝说,李渊才改变了主意 。
史书里用四个字来形容李渊态度的转变:上意遂变 。
这实在是一个让人费琢磨的话,封德彝虽然官职高,但并不算李渊的心腹,他跟李渊说了什么,其效果竟然超过了人家老婆儿子的劝说 。结合封德彝在秦王府的地位,以及他这次劝说后来被人揭发之后,谥号马上从“明”改成了“缪”可以猜出,封德彝正是向李渊透露了杨文干之案是李世民背后策划的真相 。
如果说真有一个人不凭证据,只凭交情就可以改变李渊主意的人,那一定是裴寂 。
我们已经很久没见到裴寂先生了,上一次露面,还是大败于刘武周之时,那时,裴寂被李渊召回,关到了牢里 。
裴寂在牢里呆了两天,也就瘦了瘦身,去了去多余的油脂就出来了,然后火线官复原职 。如果刘文静九泉之下知道此事,只怕又要大叫不公平 。
当然,这个世界本没有绝对的公平,裴寂能够逃过问责,那是他自己的定位抓得准 。
在朝中,因为利益交错,关系盘结,要准确说谁是谁的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裴寂身处唐初宫廷斗争的中心,其关系却出人意料的简单 。
他是李渊的人 。仅此而已 。
他不是李世民的人,但大家容易忽略的是,他同样不是李建成的人 。
正因为裴寂不是秦子也不是太子的问题,李渊才会对他绝对信任,信任到他只跟裴寂一人谈儿子的事情 。
有一回,李渊把裴寂叫来,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我这个儿子在外面领军日久,被书生所教,已经不是我以前的那个儿子了 。”
是的,李世民不再是那个被父亲抱在怀里的幼童,也不是那个靠父亲帮助才能拉开大弓的少年 。也不是那位追随父亲驰骋沙场的跟班 。
但何尝只有李世民不是李世民,李渊又何曾是往日的李渊,李建成又何曾是以前的李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