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
作品赏析
原题: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简析】:
这也是和诗,但所和的是皇帝之作,应该怎么和可想而知 。因为内容是春游,明明是游玩,而又要颂扬圣德,细思则隐含规讽,难能可贵 。
这首诗题中的蓬莱宫,即唐大明宫 。唐代宫城在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在宫城东北 。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 。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 。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 。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 。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当时以同样题目写诗的,还有李憕等人 。可以说是由唐玄宗发起的一次比较热闹的赛诗活动 。
王维的诗,高出众人一筹,发挥了他作为一个画家善于取景布局的特长,紧紧扣住题目中的“望”字去写,写得集中,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眺望所见的景象 。视线越过长安城,将城北地区的形胜尽收眼底 。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过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绕在汉代黄山宫脚下 。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带上了一层浓厚的历史色彩 。诗人驰骋笔力 。写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等于现在所说的天桥,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 。在这样高的立足点上回看宫苑和长安更是一番景象 。这里用一个“花”字透露了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而且是最精彩的镜头 。它要是紧接在一二句所勾勒的大背景后出现,本来也是可以的 。但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耳目为之耸动的感觉 。看,云雾低回缭绕,盘旋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雾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象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受着雨水滋润,更加显得生机勃发 。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 。由于云遮雾绕,一般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互相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 。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透露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准备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 。这里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 。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说成是有政治意义的活动 。
古代应制诗,几乎全部是歌功颂德之词 。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的结尾两句明显地表现了这种局限 。不过这首诗似乎并不因此就成为应该完全否定的虚伪的颂歌 。我们今天读起来,对诗中描写的景象仍然感到神往 。甚至如果在春雨中登上北京景山俯瞰故宫及其周围的时候,还能够联想到“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样的诗句 。王维的这种诗,不使人感到是可厌的颂词,依旧具有艺术生命力 。王维善于抓住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 。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用雨中云雾缭绕的实际景象,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气氛,这些都显得真切而非虚饰 。这是因为王维兼有诗人和画家之长,在选取、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时候,构图上既显得阔大美好,又足以传达处于兴盛时期帝都长安的神采 。透过诗的饱满而又飞动的艺术形象,似乎可以窥见八世纪中期唐帝国的面影,它在有意无意中对于祖国、对于那个比较兴盛的时代写下了一曲颂歌 。
- 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水亭送刘颙使还归节度》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楚夕旅泊古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王维《别弟妹二首》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送吴宣从事》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王维《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