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之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丙子之役简介

丙子虏乱又称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间,清军为了攻打明朝解除后顾之忧而发兵朝鲜的一场战争 。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 。丙子胡乱又与之前发生的丁卯胡乱统称为丙丁虏乱(????) 。
1636年12月2日,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仅仅去世三年,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 。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朝鲜京城下 。
此后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 。朝鲜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朝鲜向清朝朝贡 。朝鲜虽然屈服于清朝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朝非常反感,称呼清朝为“胡虏” 。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比比皆是 。
丙子之役不仅解除了清的后顾之忧,粉碎了明的东江防线 。从此朝鲜不再支持明朝,却派兵、运粮参加对明战争,因此清的军事实力大增 。总之,皇太极通过“丙子之役”,既控制了朝鲜,又削弱了明朝 。
背景
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大为下降,女真族的后金政权开始强大起来 。1627年,后金君主皇太极遣兵入侵朝鲜,朝鲜被迫与后金议和,与后金结盟 。但当时朝鲜由亲明的西人派执掌政权,依然保持与明朝的关系,收留明朝战败逃至朝鲜的将领,对后金持敌对态度 。
1627年丁卯(明天启七年,朝鲜仁祖五年,后金天聪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以朝鲜“助南朝兵马侵伐我国”、“窝藏毛文龙”、“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归天……无一人吊贺”四项罪名,对朝鲜宣战 。他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阿敏率领三万余骑渡过鸭绿江,攻占义州,济尔哈朗则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驻扎的铁山,毛文龙退居皮岛 。阿敏认为皮岛隔海相望,没有水师,无法进攻,而义州则被后金轻易攻取,说明朝鲜防御力量很弱,足以取胜 。因此,后金把进攻目标转为朝 。阿敏率领大军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鲜请和 。仁祖得到后金大军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惊恐万状,将后妃送到江华岛避难 。阿敏部将乘胜前进,先后攻占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进,驻营安扎 。此时仁祖也已逃往江华岛,并命使臣到后金营中投书求和 。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朝鲜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基本上答应了后金提出的入质纳贡、去明朝年号、结盟宣、约为兄弟之国等要求,惟有永绝明朝一条不同意 。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 。三月初三,仁祖率领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 。虽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便令八旗将士分兵掳掠三日,使朝鲜京畿道海边一带“尽成空壤” 。随后后金撤军到平壤,奉皇太极命令不再后撤,扬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逼迫朝鲜签订了平壤誓约,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 。这次入侵,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胡乱”或者“丁卯虏乱” 。
丁卯胡乱之后,后金和朝鲜的兄弟关系并不和睦 。后金军一退,朝鲜马上向明朝“疏奏被兵情节”。崇祯帝在答诏中对朝鲜被迫与后金媾和的行为表示谅解,同时表彰朝鲜“君臣大义,皎然日星” 。1629年,袁崇焕为议和诱杀桀骜不驯的毛文龙,为朝鲜除去一害,同时也为满清攻明和朝鲜扫除了后顾之忧,使登莱巡抚袁可立经营数年的登莱防务土崩瓦解 。而在与后金的交往中,朝鲜多次表现出厌恶、不情愿的情绪 。边境开市,被朝鲜以边地残破、百姓乏食为由一再拖延,定期交纳的贡物,朝鲜也找一切机会削减其数额 。明朝孔有德自山东叛逃后金,皇太极命朝鲜助以粮饷,朝鲜非但拒绝,而且还帮助明朝追杀 。皇太极一度对明朝采取和平攻势,要朝鲜从中调停,朝鲜看出后金求和之意不诚,加以辞拒双方关系日益僵化,终于酿成了又一场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