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简介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唐高宗李治生平】唐高宗李治(628-683年),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为嫡三子 。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
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年—683年),前六年号永徽 。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勣(徐懋功)、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 。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 。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 。葬于乾陵 。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 。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 。但事实上,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出现危机,高宗刚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 。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 。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 。他在位前期,唐代的领土最大,有的史书称为“永徽之治” 。
- 张柬之简介唐朝武周时期秋官侍郎张柬之生平
- 契苾何力简介唐朝名将辽东道大总管契苾何力生平
- 王勃简介唐代时期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王勃生平
- 法藏简介唐朝佛学高僧华国师严宗三祖法藏生平
- 惠能简介佛教禅宗祖师禅宗六祖大鉴禅师惠能生平
- 徐敬业简介承袭祖父李勣英国公爵位徐敬业生平
- 卢照邻简介初唐时期诗人初唐四杰之卢照邻生平
- 欧阳通简介唐代官员书法家渤海公欧阳通生平
- 李贞简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生平
- 张仁愿简介唐朝名将武则天殿中侍御史张仁愿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