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因为什么而得名的驼峰航线简介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 , 始于1942年 , 终于二战结束 , 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
【驼峰航线因为什么而得名的驼峰航线简介】“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 , 它的海拔高度高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DC-3、%20C-46、%20C-47)最大爬行高度 , 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 。通过这条运输航线 , 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 , 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 , 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 , 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 。航线全长500英里 , 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 , 最高海拔达7000米 , 山峰起伏连绵 , 犹如骆驼的峰背 , 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
行动背景
外交背景
1941年底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 , 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 , 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 , 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 , 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 , 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于是诞生了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 。

驼峰航线因为什么而得名的驼峰航线简介

文章插图
1942年6月2日中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亦称《中美租借主体协定》) , 中国正式成为租借协定的受援国 , 这是“驼峰”航线开辟时的外交背景 。
援华协定
中美租借协定是中美双方达成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援华协定 。这一协定以双边互助的形式 , 既为中国无偿获得美国大宗军事援助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 又规定了中国须向美国提供“回惠租借”的义务 。同时 , 协定在第五条中实际表明中国在抗战中消耗掉的租借物资是不必、也是无法归还的 。因此这一协定的签订 , 使中国正式成为美国租借物资的受援国 , 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成为抗战后期援华的最主要国家 。
最初 , 美国的援华物资主要是通过设在美国的“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China Defence Supply Co.)和国民政府设立的“西南运输总处”所辖的“滇缅公路”来营运的 。但是随着日军攻陷缅甸 , “滇缅公路”被切断 , 美国援华物资的营运受到阻隔 , 中美两国才又联合开辟出第三条运输途径——“驼峰”航线 。
起初 , 滇缅公路被用来运送军事用品 , 汽油和其他货物 。在4月和1942年5月 , 日本占领缅甸 , 有效地切断滇缅公路 。为了保持国民党政府所要求的战略物资的不间断供应 , 美国和其他盟国领导人同意进行一个持续的空中补给工作 , 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 。在1942年7月 , 美国陆军航空队一个新的航空运输司令部成立 , 由威廉·腾纳尔(William H. Tunner)上校指挥 , 组织空运和提供后勤支持 。大多数的人员和设备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 , 也有英国和印度的英联邦部队 , 缅甸劳工团队和中国国民航空空运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