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乌孙实行什么婚姻制度导致解忧公主再嫁?

乌孙跟匈奴一样 , 实行收继婚 , 是原始部落群婚制的遗存 。群婚制没有配偶的观念 , 妇女属于整个部落的男子 。寡妇由继承者(继子)或夫家亲属收继 。主要原因有三:
1、乌孙各部落散落在辽阔的草原上 , 相隔甚远 , 西域诸国之间又常有征战 , 因此乌孙人对外非常封闭 ,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非常紧密 。
2、不同部落的男女甚少有机会接触 , 令丧偶的妇女改嫁困难 , 大多被夫家的部落成员收继 。
3、在乌孙 , 生产以家族为单位 , 收继婚的实行保持家族完整和稳定 。倘若继承者的生母年纪老迈 , 她常会由继承者负责赡养;年轻的就会在夫家家族内改嫁 。
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赫哲族、藏族、满族等中国北方和中亚的游牧民族中 , 收继婚是常见习俗 。哈萨克人公开说马死后皮归主人 , 兄死后妻子归弟 。还有十世纪的乌古斯人 , 即是土库曼人 , 乌孙人也有此习惯 。朝鲜人的前身扶余人与高句丽族也有妻其寡嫂的习惯(曾经是高句丽早期最好的婚姻型态) 。
西汉刘邦与匈奴冒顿单于安排王室和亲并互称兄弟 。刘邦死后冒顿写信给吕后求婚 。吕后大怒 , 想杀使臣并发兵征讨 。大臣季布借白登之围的例子指出攻打匈奴的风险后 , 她改写信婉拒 , 冒顿于是以两国习俗不同给自己下台阶 。后来汉朝嫁乌孙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嫁匈奴的王昭君 , 在原任丈夫死后都按照习俗改嫁了继位的前王之子(细君公主再嫁的是其孙) 。
这一现象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较为突出 , 如北齐等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中 , 皇帝宠幸先帝妃子的也有出现 , 这为当时的南方汉族政权所诟病 , 但实际上这是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的习俗 。
同辈或不同辈的收继婚是蒙古族的传统 , 在元朝被保留 。蒙古人内部的收继婚多为合法 , 但受汉族影响有所松动 , 例如女方有守节不嫁的选择 , 排除了男方有妻、年龄相差悬殊等情况 。汉人出于传统习俗则强烈反对收继婚 , 政府因此也有限制 。例如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下敕:“诸人非其本俗 , 敢有弟收其嫂、子收庶母者 , 坐罪” 。
满族传统上有娶兄弟寡妻、亲母以外的亡父遗孀等习俗 。例如孝庄皇太后改嫁多尔衮的野史说法虽无证据 , 在当时的习俗下是可行的 。然而清朝建立以后 , 在汉文化的影响下 , 也开始禁止转房婚 。
高句丽族有"兄死妻嫂"(如山上王续娶兄长故国川王之妻) , 寡妇改嫁 , 均属常见 。
【解密:乌孙实行什么婚姻制度导致解忧公主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