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赵军为什么宁愿选择进攻也不选择撤退

长平之战中,赵国的经济能力跟不上,导致廉颇率领大军长期据守长平让整个赵国负担不起,最终导致了赵王不惜阵前易帅,也要让赵国主动进攻 。
那我们不禁有此一问,既然长期据守消耗让赵国吃不消,那长平我不要了,我退出对上党地区的争夺可不可以,我们赵国不打了,撤退总可以吧 。那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长平之战中,赵军宁愿冒着巨大的风险进攻,也不选择撤退的道理 。
首先呢,我们来说一说赵国内部的原因 。
有道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此话不假,但是肯定不是吐出来的那个人说的 。上党呢原先虽为韩国之地,但一旦版图并入赵国,就属于赵国主权所有了,这个地方很大,不和秦国打一架就丢掉了,丧权辱国啊,你让赵国朝堂全体上下如何接受?接手上党这一决策做出的时候,平阳君赵豹是反对过得,被赵王给骂的狗血喷头,然后赵王力主接手上党,现在和秦军没有分出胜负就撤出的话,赵王的脸面何在?况且大军在外,靡费甚多,国力雄厚的秦国都因为消耗太大急的跳脚了,赵国恐怕国内都民不聊生了,如此高昂的代价,就算赵王说我们不打了,恐怕群臣也不能接受,那之前做的努力不都白费了么?
第二呢,就是上党地区的重要性了,失去等于太阿倒持 。
赵国国家版图虽然大,但首都邯郸呢却处在赵国的最南端的平原地区,平原地区么,易攻难守,它西边的太行山就是邯郸的天然屏障了 。而上党之地,恰恰处在太行山地,易守难攻,东临邯郸,居高临下 。如此险要的地方让出去,就等于把自己的首都置于秦国的兵锋之下,秦国随时可以将军队推到邯郸城下,届时首都被围,赵国危矣 。就算秦国不立马拿下邯郸,而是从上党之地北上占领赵国的太原之地,就彻底的阻断了赵国首都邯郸同北方雁门郡,云中郡,代郡的联系,那赵国也就只剩邯郸一地了 。所以上党之地地位重要,属于攻敌必救的赵国七寸之地,撤退让出上党呢,虽然军队得以保存,但赵国呢也就时时处于亡国的边缘了 。
最后呢,就是技术性问题了,撤退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
撤退是一门技术活,在敌我对持的前线组织撤退,那更是技术活中的技术活 。一旦组织不当,撤退就会变成溃退,溃退也许就是全线崩盘 。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秦军会安然的看着赵军撤退么,一定会乘机掩杀过来 。在甲午战争中的叶志超就是很好的例子么,正常的撤退变成了溃退,被日军掩杀过来,最后全线崩盘 。所以,撤退不是那么容易滴 。
人常说,开始一场战争很容易,但结束一场战争很难 。这句话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恰如其份,赵国庙堂之上的营营苟苟,上党之地的尴尬位置,以及阵前撤军的空前难度,决定了赵国从长平撤退的可能性为零,长期据守又不符合赵国国情,所以,赵与秦的长平决战就此拉开帷幕 。
【长平之战中赵军为什么宁愿选择进攻也不选择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