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面上升冲出26具二战日军遗骸及武器

据英国《独立报》8日报道,太平洋海平面上升冲出26具二战日军遗骸 。
报道称,这些日军尸体曾被埋葬在马绍尔群岛,该岛只比海平面高2米 。在上周举办的联合国2014年第二轮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上,马绍尔群岛外交部长德布勒姆介绍称,今年海水退潮后陆续出现遗骸,目前已发现26具,未来数量还会增多,此外还有一些未爆炸的炸弹等武器装备 。德布勒姆说:“我们认为这些遗骸是日本二战士兵 。美国珍珠港的海军已对其取样检测,以验明身份” 。
海平面上升冲毁二战日军墓
【太平洋海面上升冲出26具二战日军遗骸及武器】马绍尔群岛官员6日说,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个太平洋岛国的一些二战日本军人墓地被冲毁,已经发现数十具遗骸 。
资料图:马绍尔群岛上新发现的二战日军遗骸
马绍尔群岛外交部长托尼·德布勒姆当天在德国波恩举行的联合国2014年第二轮气候变化谈判部长级会议期间说,今年2月至4月,海水退潮后陆续出现遗骸,已经发现26具 。另外,还发现没有爆炸的炸弹和其他武器装备 。“我们认为,那些是(二战)日本军人的遗骸 。”他说,“我们把遗骸运到珍珠港交由美国海军鉴定,他们帮助我们验证死者身份并协助返还(遗骸) 。”德布勒姆说,今后可能发现更多日军遗骸,这一现象反映了气候变化对马绍尔群岛的威胁,“即使死去的人也受影响” 。
探秘沈阳二战战俘营:战俘成日军细菌实验品
在全国的2000多个文博场馆之中,有一个极为罕见的展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这里曾经关押过美国、英国等六个国家的战俘 。今年是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建立70周年 。今年5月,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也将正式开馆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历史,本报与市文广局联合策划推出了这一系列报道,今天是第一篇 。
多年来,专家学者们一直存有一个疑问,2018个盟军战俘为什么被不远万里送到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关押?3月25日,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研究中心王建学教授向采访人员揭开了这个谜底 。
日本人的工厂里需要懂英语的“苦力”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军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日军曾猖獗一时,在东南亚地区俘虏盟军近20万人 。据记载,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先后关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六个国家的战俘2018人 。
1942年11月,战俘进入北大营“奉天俘虏收容所”临时营区 。1943年7月,日军用来关押战俘的新营区在沈阳东郊建成,这就是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 。
陈列馆里的战俘雕塑 。
今日走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采访人员看到一件号码牌,它的正面写着“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背面编号“1051” 。这是第1051号战俘、美国陆军下士罗伯特·菲利普斯当年在沈阳战俘营劳役时佩戴的 。
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英文简称“MKK”)是日本三井公司和美国福特公司合作的机床厂 。而工厂里的很多核心设备都是美国制造,因此也需要大量懂英文的技术工人来操作,所以,美军战俘自然成为日本人的首选 。
王建学教授说,“MKK”位于当时大东区珠林街二段第7号(即后来中捷友谊厂的位置) 。它一直为日本军工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并成为支撑日本军事工业机械加工行业的支柱之一 。除了为大型军工企业生产机床等设备,还直接生产日军所需的部分武器产品 。
战俘成了日军731部队细菌实验品
王建学告诉采访人员,日军731部队曾利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里的白种人进行细菌耐受力实验,目的是为了太平洋战争袭击美国使用细菌武器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