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李时珍发明了什么( 二 )

李时珍是历史上的是什么家 明朝出现了一个有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悬壶济世,不断救助贫苦百姓,发挥自己的医学之技,解决疑难杂症,成为百姓口中的活神仙,那个人便是李时珍 。李时珍因为在医学世家中成长,从小看他的父亲李言闻治病救人,李时珍便因此萌生从医的想法 。但是那个年代,医生是被作为低贱的职业存在,李言闻并不想让李时珍从事这个,而是希望他参与科举,当个小官也行,至少不会被人看不起 。《大明圣医李时珍》李时珍为百姓治病的剧照 李时珍虽听从其父的要求,但是却一直在偷偷学医,最后李时珍的父亲答应了他从医,是因为李时珍对他父亲说现在为官没有所为,官府腐败之风盛行,哪能同医生一样为百姓真正做点事情 。李言闻听之知道李时珍的决心之大,便开始同意他学医,在李时珍学医路上担任重要的导师之位 。李时珍在从医道路上能越走越远,多亏了其父亲精心的指导,还有他自己的勤奋好学 。他为了能够重修本草书籍,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而且曾在宫中的太医院做事,有幸能够阅读到珍藏的古医书籍,见识到罕见的药材,增长了见闻 。为他编修本草书籍很有帮助,而且通过不断的实地考察,李时珍几乎将所有见识到的药草均了解通透并记载在书籍中 。将自己的一生所学和所感都毫无保留的贡献给社会,帮助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李时珍的一生中,几乎将他所有的岁月都投入医学事业中,为我们贡献了关于医学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带来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医药学家李时珍的采药图 李时珍从小对医学有兴趣,后来在他父亲李言闻的帮助下更好的掌握了医学,因此阅读了更多关于医学的书籍,李时珍也因此发现原来明朝之前关于本草的记载是这样的不完整,除去有缺失的内容还有不正确的记载,李时珍便因此下定决心要重修本草 。而重修本草书籍必须对这些本草有新的认识,那么只局限于书籍阅读是没有多大成效的,关于记载也变得很是局限,于是李时珍便开始了他四处游历考察的生活,为此年岁已高的李时珍还不畏路途艰险带着学生翻山越岭 。李时珍采药图 李时珍在本草的重修中,不仅修改了过去的错误还新加很多未记载的但是自己实践过的知识 。李时珍听说北方的一种叫做曼陀罗花的植物,吃了不仅会使人不停的舞动,甚至严重的会有麻醉的效用,于是李时珍便背起行囊前去北方勘察 。他到了北方,看到了曼陀罗花,记载下了此植物的外观和生活习性,还掌握了它的性能,甚至为了更直观的记载此植物的药性,亲自尝试来做实验,并且通过曼陀罗花的毒性试验,找到了解此毒的药方 。李时珍便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脚踏实地的通过勘察,采集,亲尝的手段来记载药物的功效和外观,以便后人能更好的通过此书学习医术和药草,以此造福百姓 。李时珍的药方有哪些 李时珍作为历史上杰出的名医,其所留下的《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堪称东方瑰宝,对国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对世界医药学的进步和化学等其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历史人物李时珍发明了什么】李时珍一生从事医学事业,对医学有着很严谨的态度,对天下苍生有悬壶济世的追求,愿以医术拯救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对官府昏庸之道很是鄙夷,对贪慕权势、陷百姓于困苦之人呲之以鼻 。因此李时珍才放弃年轻时对考科举做官的念头,以医术救百姓于苦难 。李时珍画像 鲜少为官的李时珍,我们所熟知的是他曾在楚王府中为一官半职,为了能够顺利编修本草书籍,在楚王府中以医术化解了很多疑难之症 。后被推荐进宫,任了为期一年的太医便称病回乡 。之后李时珍还曾经任过小小县官,在四川的蓬溪县,但是也为期不久,便回乡全身心投入《本草纲目》的编修,因此在交接官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为人说道的趣事 。前来接替李时珍的县官职位的官员是位大腹便便的胖子,得知李时珍医术高明,便要他开一副补身体滋养的药方给他 。李时珍在这位县官来之前就有听闻他好酒色,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加上现在才刚上任还没做事便想要补身体,李时珍很是愤怒,但是没有表达,而是给他开了副药方便离去 。而这位县官的师爷一看药方便得知李时珍在骂这位县官,从李时珍开的药方名的首个字连起来看是在说“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上山”的字句,李时珍这个药方可是把这位新官给气的半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