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据中国文化报7月14日报道,“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时期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其族属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 。”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经专家考证,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确定,属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之女——邑姜 。
M4墓葬主人为女性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嘴头村 。2012年,当地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立即报告文物部门 。随后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使一个埋藏了众多珍贵青铜器的商末周初贵族墓葬群重见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铜器,包括了罕见的青铜器“禁”和“高领袋足鬲”,被认为是我国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 。2013年8月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宝鸡地区乃至关中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滨区博物馆联合组建石鼓山考古队,开展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 。
通过发掘,考古专家发现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 。该墓葬呈长方形,深8米、宽约4米,为竖穴土圹墓,口小底大,约16.26平方米,棺室周围有熟土或生土二层台 。属于单人葬,头向朝着地势较高的方向,有东向、南向及西北向 。葬具均为木质,随葬品一般置于头部附近的二层台或壁龛内 。
“M4墓中出土的刻有龙纹的四角青铜簠,目前除了故宫有一件传世品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还属首次,十分罕见 。不仅如此,在该墓葬中还发现2012年在M3墓葬中出土的高领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断,墓主人的身份极其尊贵 。”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表示,从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器形主要有鼎、壶、簋、罍、甗等,有着酒器少而食器多的特点,且未发现兵器,据此推测,该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
与M4相似的M3墓葬主人为姜族
M4墓的发掘,很容易让人想到2012年在石鼓山发现的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户氏家族的M3墓葬,现经专家考证,M4和M3两座墓葬的形制、结构极其相似,应属于同一墓葬群,墓主之间可能有密切关系 。
在商周时代,族徽、日名(日名,是古代活着的人对过世人的称谓,一般是天干字前加上亲属的称谓,在商代最为流行)是殷商青铜器的主要标志之一,有着族徽、日名或二者皆有的青铜器,其族属一般属于殷商系统 。在M3墓中出土的31件青铜礼器中,有16件发现有铭文,涉及的族徽有万、户、冉等 。据《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夏禹之后姒姓有“有扈氏”,有专家据此推测,“户”当为“扈”,而“有扈氏”的后代蒲姓出自姒姓,世袭为西羌的酋长,因此,“有扈氏”应当与羌(姜)族存在密切联系 。
M3墓中曾出土一件略有破损的“中臣鼎”,根据鼎上刻有的铭文,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在其撰写的《石鼓山三号墓器铭选释》中指出:铭文内容应解释为“中臣尊鼎,帝后” 。李学勤表示,“帝后”一词曾见于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的庚姬尊、卣 。按照商周礼制,已故的王称“帝”,“帝后”则是已故王的配偶,是女性 。铭文中的“中臣”两字为《周礼》书中的“内小臣”,即管理王后祭祀等活动的职责,由此可以判断,“中臣鼎”的年代约在周成王时,参照M3墓出土的青铜器物,“帝后”应当是其父周武王之后邑姜,是姜太公之女 。对此,尹夏清也表示认同,种种迹象表明,墓主与周王朝关系密切,或属于姜太公的家族 。而“帝后”在这里就相当于族徽,表明“中臣”这个人是“帝后”邑姜家族中的人 。此外,M3 、M4墓共同发现的“高领袋足鬲”是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也足以证明其族属毫无疑问为姜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