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民居遗址河姆渡遗址

【世界上最早的民居遗址河姆渡遗址】世界上最早的民居遗址应该要算是中国的河姆渡遗址 。我国民居的发生历史,与我国境内原始人的进化是一致的,在原烚社会早期,人们不会建造房屋,为躲避自然灾害和猛兽袭击,不得不栖身于靠水较近、地势较高的天然山洞里,北京西南郊的山顶洞就是这样一处洞穴.进入氏族社会后,我们的祖先才走出山洞,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造房屋居住 。这一转变发生在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民居遗迹有多处,其中年代最早,遗存又比较完整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民居. 河姆渡遗址是浙江省余姚市1973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 。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是当时罗江公社村民偶然发现的 。由于该遗址是周边同一类型、同一年代发现遗址中最早发现的,因而这一类型的遗址所代表的史前文化被统称为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多年,其中发现了密集的干栏式建筑遗迹,干栏式建筑也叫桩上建筑,其基本的棋式是,在地平面上打下竖立的木桩或竹桩,上部高出地面1米左右,构成房屋的底架,然后在底架上用竹木、茅草等材料建造住房,这种形式的住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我国的古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干栏式建筑的记载.《岭外代答》中说:“结栅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意思是说,在木橱栏一样的基础上架设房屋,上边住人,下面饲养家畜 。这种形式的房屋遗址在江南多有发现,但河姆渡的最典型 。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为全木结构,木桩一般直径8至10厘米,打入土中40至50厘米,地板比地面高出近1米,板厚约5至10厘米,扳长1米左右,从残存的排桩来看,这些房屋的长度在25米以上,进深约7米,前檐约有1.3米宽的走廊 。这里房屋的木结构如梁柱之间,都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拼接而成,由此看出,此时的木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石楔、石斧、石凿、骨凿等,据考证,是加工木材的工具 。当时,人们就是用这样原始的工具,把木材加工成各种适用的木柱、木板等房屋构件,并做出榫卬、企口,这也充分及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符. 此外,遗址中发现的骨哨和陶器表面各种形状的雕刻反映了当时的原始艺术 。大量发现的象牙雕刻和玉器中出现太阳和鸟的形象 。这体现了当时的原始崇拜 。其中最著名的是“双鸟朝阳”象牙雕刻 。这一文物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成为河姆渡的标志之一 。目前,遗址发现地建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遗址还原区 。2008年,博物馆和遗址还原区免费向公众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