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为什么失败?揭秘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

秦王苻坚的遗憾 , 不仅仅是淝水之战的落败 , 更多的 , 则是来自他内心的纠结 。他万万没有想到 , 对他顶礼膜拜的臣子 , 他真诚善待的朋友 , 会纷纷离他而去 , 打起反秦的旗帜 。昔日如手足般的兄弟 , 却成了两军对垒的另一方 。这般结局 , 是苻坚始料不及、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而英雄一世的苻坚 , 最终被他最为宠信的部将姚苌杀死 , 除了愤怒 , 那一刻 , 也许是苻坚一生中最为纠结、最为遗憾的时刻 。
苻坚(公元338年—385年) ,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 , 也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帝王 。他前期的辉煌 , 和晚景的凄凉 ,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 有着英雄未竟的无奈 , 也有壮志未酬的遗憾 。苻坚东亡前燕 , 西并前凉 , 北吞代国 , 平仇池、定益州 , 完成了五胡时期北方的唯一一次统一 , 单凭这一点 , 苻坚便无愧神武的称号 。然而 , 战败之后的前秦 , 有如定时爆破的大厦 , 立刻变得四分五裂 , 苻坚辛苦聚拢的四方之众 , 也像潮水一样奔泻而去 。曾经风光无限的王国 , 落到这般田地 , 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其实 , 在路卫兵看来 , 战场上的失败 , 并没有对前秦的灭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或者说 , 东晋的一击还不足以彻底打垮前秦 。墙倒众人推的无奈 , 也许才是帝国灭亡的最终原因 。
苻坚也是一位极其特殊的帝王 。说它特殊 , 是因为在以铁血征伐定天下的五胡乱世 , 他坚持了“为政之体 , 德化为先”(《晋书》)的治国理念 , 而且成效显著 。思想开化至此 , 这对一个少数民族帝王来说 , 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苻坚自幼“聪敏好施 , 举止不逾规矩” , 长大后饱读诗书 , 颇有儒家风范 , 这也是他以仁治政 , 以德治国的基础所在 。“留心儒学 , 整齐风俗”(《晋书》) , 是苻坚一贯坚持的治政理念 。苻坚的辉煌 , 不只体现在他的武功上 , 他还开创出了五胡时期少有的繁荣景象 。“关、陇清晏 , 百姓丰乐 , 自长安至于诸州 , 皆夹路树槐柳 , 二十里一亭 , 四十里一驿 , 旅行者取给于途 , 工商贸贩于道”(《晋书》) 。百姓安居 , 商业繁荣 , 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 还配有给养站 。盛世繁荣莫过于此 , 在五胡乱世 , 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
纳谏 , 说来容易 , 做却很难 。皇帝讲威严 , 自认高人一等 , 谁说听谁的岂不很逊?所以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令人敬佩 。在路卫兵看来 , 苻坚的纳谏 , 犹在太宗之上 。苻坚在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之后 , 也会放松一下 , 就去邺城的西山游猎 , 伶人王洛拦马劝谏 , 说你身为天子 , 是百姓的衣食父母 , 怎么可以游猎无度呢!“若祸起须臾 , 变在不测者 , 其如宗庙何”(《晋书》) , 您老还是为国家想想吧 。这要搁别人 , 还不当下砍了王洛的脑袋啊 , 纯属找死 。可苻坚伟大就伟大在这 , “自是遂不复猎(《晋书》) 。一个地位卑贱的戏子的话都能听进去 , 这点连唐太宗也未必能做得到 。当然 , 伶人的话说得有道理 , 说到苻坚心坎里去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 , 你说得对就得听你的呀 , 你看现在一些当官的 , 即便你说的再对 , 那也不行 , 偏要跟你反着来 , 为嘛?道理很简单 , 因为你伤了他的面子 , 坏了他的威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