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靖国神社是如何在战后保留下来的?

1945年12月15日,盟总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即所谓的"神道指令",宣布废止国家神道,实行政教分离 。但这道命令却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教法人,并与其他宗教团体享受同等待遇,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顶之灾 。
,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激化,美国大幅度改变了占领政策,不但停止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而且打算将日本建造成“共产主义的防波堤”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自然不希望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得罪日本人 。藏匿战争阴魂、容纳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也因此得以保留,并成为半个多世纪来亚洲人民内心永远的伤痛 。因此,对当前日本的靖国神社问题,美国人当年的自私行径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
靖国神社一度成为美国人的眼中钉 。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悍然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在一次次战斗中,美国人亲自“领略”了日军拼死顽抗的“战斗精神”,他们不太明白日军为何在战场上不惧死亡?于是,美国开始究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 。
1945年,美国陆军部下令拍摄了一部名为《认识你的敌人日本》的影片 。影片中解说道:“天皇对于日本人说是最神的神,他一人独掌政治、宗教大权 。日本人相信战死之后灵魂可以被供奉于靖国神社,对于日本人,最高的荣誉就是战死后被供奉在靖国神社,因为连天皇也会去俯首参拜,所以日本人与其投降不如选择战死 。”可以说,战前的靖国神社实际上完全是日本军国主义用以愚弄和笼络国民,煽动他们效忠天皇并甘心充当炮灰的御用工具 。
美国国立公文馆保存着一份1944年的美国国务院“战后计划委员会”的机密档案 。档案中写道,“靖国神社等神社并非我们所认为的宗教 。它们崇拜军国主义分子,培育了攻击性的国家主义精神,这样的神社违反信教自由,应当关闭……”
部分美军将领主张烧毁靖国神社,从精神上彻底解除日本武装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30日下午两点,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乘坐的“巴丹”号座机抵达东京郊外的厚木机场 。在鼓乐声中,麦克阿瑟志得意满,叼着玉米棒芯烟斗走下舷梯,他将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7500万日本人的绝对主宰者开始统治日本 。此时的麦克阿瑟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他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本武装,逮捕战犯 。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表明美军将在日本实施宗教信仰自由,并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教的旗号,搞极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 。
紧接着,美国国务院也公开宣布了废止日本国家神道,全面压制军国主义、极国家主义的方针 。美国政府、宗教界等就靖国神社的处置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案,有的认为应该成“国纪念碑”,有的主张改为“无宗教色彩的追悼设施”,等等 。然而在驻日美军军官们眼中,这实在是太便宜日本人了 。一些美军将领,尤其是盟军总司令部(以下简称盟总)对敌谍报部的军官们,强烈建议麦克阿瑟放一把大火烧毁靖国神社,从精神上彻底解除日本的武装 。这个建议打动了麦克阿瑟,很快,100名美国大兵开进了靖国神社 。
为蒙混过关,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想把靖国神社伪装成娱乐一条街
美军的行动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陷入了极度惊慌,就在这时,他们接到了前首相东条英机的密令,称“靖国神社要永久存续,天皇亦理应参拜” 。随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展开了积极活动,企图维护靖国神社 。
靖国神社权宫司(负责人)横井时常考虑到,因为人们都认为靖国神社是战争的中心,原封不动保留是不可能的 。于是,横井想出一个花招,他决定利用盟总尊重信教自由的政策,以纯宗教的姿态维护靖国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