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是什么原理?

如今 ,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但采访人员发现 , 大多数患者对MRI检查仍然“一头雾水” 。“做核磁共振有害吗?

核磁共振是什么原理?

文章插图
核磁共振成像 (NMRI) , 也称为磁共振成像 (MRI) , 是一种物理现象 。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结构中所含的氢质子数量不同 , 这些氢质子被置于一个均匀的强磁场中 , 它们会同向旋转 。如果身体被侧面的电磁波轰击 , 这些氢质子就会吸收电磁波能量 。停止横向轰击 , 它们会再次释放能量 , 回到原来的方向做自旋运动 。接收氢质子吸收和释放的电磁波能量 , 形成不同方向的切片图像 , 即核磁共振成像 。
人体重量的2/3是水 , 如此高的比例是MRI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的基础 。因此 , 氢核已成为人类 MRI 的首选核素 。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含水量是不一样的 。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都会导致水体形态发生变化 , 这可以通过磁共振图像来反映 。MRI获得的图像非常清晰、精确 , 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 , 避免了开胸或剖腹探查的许多手术 。MRI扫描可以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多角度、多平面的成像 , 可以获取人体任意方向的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截面的图像 。MRI分辨率高 , 能更客观、具体地显示人体内的解剖组织及相邻关系 , 能更好地定位和定性诊断病灶 。
核磁共振是什么原理?

文章插图
【核磁共振是什么原理?】MRI可用于诊断全身各系统疾病 , 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纵隔、腹部器官、盆腔器官、骨关节、五官、软组织等全身疾病尤其是对脑、脊柱、脊髓、骨关节、软组织等病变的检查效果非常好 。
不适合做核磁共振的人
由于MRI机器和MRI检查室中的磁场非常强 , 绝对禁止使用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胰岛素泵和电子人工耳蜗进行MRI检查 。进入核磁共振室前 , 应将手机、磁卡、手表、硬币、钥匙、打火机、金属纽扣等金属配件或金属物品从身上取出 。否则 , 检查时可能会影响磁场的均匀性 , 造成图像干扰 , 形成伪影 , 不利于病灶的显示;并且由于强磁场的影响 , 金属物体可能会被吸入MRI机器中 , 这对于MRI机器来说是非常昂贵的 。此外 , 手机、磁卡、手表等物品也可能被强磁场损坏 , 造成不必要的人身财产损失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果作者信息标注有误 , 请尽快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 谢谢 。